输入“/”快速插入内容

🙈 关于作者

Hi!更新内容以来一直没有认真介绍过我自己,你可能因为我的内容而来,也感谢你愿意进一步了解我。
我是谁
HouSirui(斯睿),自从开始做自媒体,也有人叫我猴猴。取这个名就是因为我姓侯,谐音“好好说话”。
订阅我的每周来信:B站《猴猴周报
关注微信订阅号:猴猴说话
小红书:猴猴说话
B站:猴猴说话
即刻:猴猴说话
我的过去
曾做过3年室内设计师,开过2年便利店,在传统医院做渠道推广、市场营销、媒体推广、行政后勤,前后加在一起得有5年;
2018年从雅安到北京,从传统转行进入互联网,做过运营设计、UI/交互设计、课程制作、社群运营、内容增长;
2022年4月初又从回到雅安,继续自媒体写作,5月底和女友来到义乌探索新机会,目前看以后还是会回川。
写作方向
目前主要聚焦在深度思考,分享关键概念;
产出策略是持续产出深度、有辨识度和穿透力的内容,这样不仅倒逼我持续输入,也能不断地拓宽我的写作深度;
目前正在尝试视频形式,增加信息传输效率,或者增加内容亲和力;
希望能做到遵从自己的内心,做自己在意和喜欢的内容,最终通过这些内容养活自己
个人偏好
我想以写作为导向,探索自己的思考边界,在了解更多概念的同时,也警惕概念本身带给我的偏见。而减少偏见的有效方式就是尽可能地扩大偏见的范围,如此循环上升。
如果我们想更近一步,就需要理清彼此的边界。虽然我可能会因为生活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切换内容重心,但是仍然有不会涉及的内容和领域。
不擅长追热点
不擅长政治评论
不擅长投资理财
不写煽动情绪的内容
不评价人性的对与错
猴猴说话的历程
我从今年3月开始自由写作,截止7月12日,公众号「猴猴说话」订阅数从30个左右增加至491,竹白从5月底正式启用,有92位订户。期间共写了16篇框架完善、具备深度的文章。
为了不断扩充内容曝光,我同时发布了多个平台,其中有7篇发布在36kr,4篇被少数派首页推荐,2篇过了虎嗅审核,1篇被阅览室编辑推荐。
感谢以上平台及其编辑老师,让我有幸遇见了你。
写内容的过程挺磨人的,但是有越来越多的朋友认可我的内容,给了我很大鼓励。
我无法把你对我的关注看成理所应当,因为在高价值信息随处可见的时代里,还愿意把时间花在我啰里啰嗦的内容里,实属不易(真有眼光)。
我们的一生会经历很多阶段,阅读和学习也是。而我的写作范畴与我的认知阶段是紧密相连的,能在相近的阶段里结识,也是一件很幸运的事
哪怕日后我们的路不一样了,至少曾经“同行”过。
我被平台推荐过的文章
感谢帮助过我的创作者们
这些创作者中,有的已经有很大的影响力;有的做了很久,但是从未想过宣传自己,保持发声就好;有的和我一样才做不久;有的铆足劲往前冲,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但他们都在我踌躇,需要反馈的时候给予了我能量和不一样的信息。能与他们产生连接,是我的幸运。
(按差不多的时间顺序排)
Vincent(公众号:小山洞见)
持续成事的陆(公众号:智识未来)
一瑾(公众号:瑾言瑾语ing)
桃桃(公众号:云桃桃)
王硕(公众号:王硕觉察)
Katrina 塔皮(公众号:向上的塔皮)
饭饭(公众号:阿饭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