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是个人信息吗

-问:未经许可私下录音,且录音中包含可识别自然人的个人信息,这种情况下算违法收集个人信息吗?录音无法识别出自然人,是否属于个人信息?声音是否属于个人信息呢?具体场景是在内部调查(员工或第三方)时悄悄录音,用于解雇员工或诉讼证据。
-答1:这个场景跟在景区拍照一样,大概率是个人信息
-答2:声音可以提取出来声纹信息。等于说声纹信息的原料,所以它可能是个人信息。和照片原图与生物识别信息一样,在金融行标分别是C2和C3。然后其次,通话内容里面也可能含有可识别到个人的信息,还有可能含有隐私。所以大概率是个人信息。
-答3:基于同意的处理都可以撤回,但明显法律法规还没完善到涵盖所有不用履行告知义务的情形。这个问题还可以延伸到合规调查当事人的删除权
-答4:可以参考吴声威诉爱奇艺的案子,此案件中爱奇艺将吴律师观影记录提交作为证据隐私问题,吴声威VS爱奇艺谁对谁错?
-答5:声音具有识别性的吧。比如我们一听这个歌声就是周杰伦的声音,虽然不是唯一识别符,但是是可以与其他信息结合进而识别的。
-答6:虽然有些案例显示,私下录音不会被法院采信。但是最高院曾有过案例,私自录音不必然导致证据无效。详见:私自录音是否能作为定案证据?
-答7:如果是在GDPR下,争议应该不大。各国DPA和法院有不少决定或案例。主要还是如何说理。有的可能认为声音当然地属于,有些许可能会具体考虑从相应声音识别至特定个体的难度(例如,ECLI:NL:RBMNE:2020:24),要结合特定的声音语境、语音语调这些因素。
-追问:那是不是我在路上听到有人表演唱歌,录了一段就侵犯个人信息了呢?
-答8:类似景区拍照,如果教条理解个保法,我觉得甚至可以说是:信息主体自愿公开的信息。
-答9:景区拍照和录音,我觉得都侵权了,只是被侵权人不知悉,且没啥危害性。不过一旦发现你发在微博了,可以让你删。
-答10:期待实务里面能有当事人依据个保法挑战录音证据等各类证据的合法性,我都不敢想各级法院的判决会有多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