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失败,
战略
战略
2022年6月22日创建
3333
5969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美团这家公司被行业说成战略很强。总有些人让老王去讲讲战略,提提建议,又因为美团是多业务的公司,所以战略也确实很重要。
如果有学经管的同学应该知道战略很重要,也有很多书来讲这个东西。但老王看了很多资料,看下来战略这东西基本上是个玄学,比如说,如何定义战略这个词都没有共识,不同人对战略的定义完全不同,老王还去问一个百亿美金企业的首席战略官说你的工作内容是什么,聊完了发现他不是在做战略。所以战略是一个非常重要、又是一个难以一言尽表的事,但还是值得好好讲一下。
先讲战略的定义。中文里的“战略”和“策略”在英文里都是 Strategy,但是战略和策略在中文里意思差别还挺大的,尤其是在企业里一般用“战略”这个词的时候,比“策略”是更宏观、更全局、更长周期。
“战略”和“Strategy”这两个词从出现到现在内涵、应用场景、方法也是在不断演化的。到 98 年的时候明茨伯格一口气给了“Strategy”5 个定义。这是战略这个词难以讨论清楚的原因:我们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不太一样,中国人不喜欢定义而喜欢类比,西方更喜欢用定义和演绎的方式讨论问题,各有各的好,但老王还是要努力给它一个定义。老王这个定义给的比较抽象和宽泛:战略是不同时空里 ROI 最高的 Strategy。
空间有多个含义,不同的地区是空间,不同的业务也是空间。ROI 是 Return on Investment 投入产出比的常用缩写。此处 Strategy 的定义偏策略,Strategy 由形成 Strategy 决策的 Insight (洞察) 和匹配 Insight 的行动方案组成。为了避免造成误解,后面用 Strategy 一般都是偏策略的意思。非常麻烦的问题在于,在什么时空里讨论 Strategy,另一个问题是时空变换了原来的 Strategy 可能就不成立了。《素书》里有句话叫“失其所强者弱”,就是说有些 Strategy 你用了之后如果别人都没有用,你可能就领先了,但同行也用了这些 Strategy,或者找到了应对这个 Strategy 的办法后你就没有优势了,你就需要新的 Strategy,所以在不同的时空里不同的 Strategy 是在变化的。
回到战略这个事,我们也可能选择多个业务,在业务中面临多个选择,选择 A 业务还是 B 业务,选择不同的业务是一个企业财务资源、高管注意力、人力资源的配置,所以要看这个配置的投入产出比,虽然这个 ROI 不是那么容易能量化出来,但是站在上帝视角来看 ROI 这个数字是客观存在的,只是我们人类计算不出来而已。
一、市场体量(TAM:Total Addressable Market)
那么如果只能看一个要素,我们看什么要素呢?就是这个行业的体量。这个虽然听起来非常简单,但答案却是非常难给的。
比如外卖这个行业从起步到现在,已经 10 年过去了。现在外卖这个行业一天五六千万单,年化增速 20%~30%,这么看这个行业有 1 亿单是比较确定的。但我们要在这个行业的第一天就判断这个是非常难的,如果你有这个本事的话,那么你基本就是巴菲特和 Bezos 了——Bezos 是科技业的巴菲特,这两个人虽然看起来差别非常大,但 Bezos 是将很多巴菲特的思想,运用在了科技业——你即使用很少的钱做投资,也可以赚很多钱。
很多企业在这一步就已经决定成败了,和后面的员工老板多努力啥的,一点关系都没有。过去很多失败者,都在这个事情上掉在坑里了,要么把行业估得过大,要么估得过小。
今天全球互联网行业里新兴的大机会,早期都是巨额亏损的,不论是全球的打车大战、还是全球的外卖大战,当然也包括当前最热门的电动车行业,早期也都是巨额亏损的。美团融资的时候,其中一个投资商的 memo 写着“王慧文 is over-aggressive”;再比如乐视掉到坑里之后,老王跟乐视的一个高管聊天,问你们怎么看待蔚来呀,乐视那个人说蔚来有点保守,而当时行业里的人都认为蔚来是非常 aggressive 的,老王当时也持这种观点,这个事情给老王的冲击很大,因为乐视肯定是 over-aggressive 掉到坑里去了。
那么比乐视保守多少是合适的,还是你过度保守,导致错失了行业机会。那么乐视的高管为什么认为蔚来保守呢?蔚来到现在为止,差不多烧了 50 亿美金,如果特斯拉这个公司能值一万亿美金,你觉得蔚来烧 50 亿美金还多吗?而当时老王和乐视聊这个事情的时候,特斯拉才三四百亿美金,如果那个时候,你说特斯拉能值一万亿美金,大部分人会觉得你疯了,而今天特斯拉已经三四千亿美金了,一万亿美金是个很确定的事情了。
投入多少合适,取决于对市场将来价值的判断,外卖这个业务大家认为亏损很厉害,因为要一边补骑手一边补用户,外卖业务早期投资人觉得王慧文 over-aggressive,但今天外卖在美团的估值里大概占 1000 亿美金,美团外卖历史总计亏损大概 130 亿人民币,不到 20 亿美金,站在今天你看这个投资回报率还挺高的嘛。
投入的合理性取决于对市场体量的判断,如果判断对了且尽早投入,就获得了战略先机;但如果判断错了,在一个不够大的市场里投入太多钱,比如共享单车,或者在一个足够大的市场里投入不足,就会掉到坑里。
美团今天的业务除了团购之外,都不是中国第一家,甚至比先行者晚很多入行,比如美团酒店是 2013 年逐渐开始做的,但做酒店预订的携程是 2000 年成立的。比如猫眼电影是 2012 年开始做的,电影票选座的先行者叫格瓦拉,格瓦拉比美团早好几年。老王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当时去了一趟上海,试了下格瓦拉的电影票选座,发现体验挺好,但为什么这家公司没有抓住这个机会呢?格瓦拉做了一段时间电影票选座之后,去做了羽毛球馆预订,如果你觉得电影票预订这个市场足够大的话,为什么要去做羽毛球馆预订呢?猫眼电影现在在港股上市,市值大概 140 亿人民币,对绝大部分创业者来说已经是个挺大的市场了。
对市场体量的误判在商业史上是非常普遍的。比如 IBM 的总裁小沃森曾经说过“也许 5 台计算机就能满足全世界的需要”。现在听起来愚不可及,但小沃森是一个很牛的人,IBM 是在小沃森手里大放异彩的,即便是商业大牛也会犯这类错误。但糟糕的是,很多人并不花足够的时间做这件事。再比如说,美团外卖另外一个同行叫到家美食会,他们是 2010 年开始做的,2013 年他们在北京大概有一两万单,当时美国的外卖网站叫 GrubHub 上市了,GrubHub 上市的时候市值大概 30 亿美金,20 万单左右,这影响了到家美食会对市场体量的判断。今天这是一个五六千万单的市场,未来是 1 亿单的市场,这个对市场体量的错判导致他们不敢投入,如果一个市场只值 20 亿美金,怎么能投入 20 亿美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