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快速插入内容

新同学如何找人1:1?

🤔
为什么要找人 1:1 ?
建立初步的信任感。
快速熟悉业务,了解其他人的工作内容。
快速熟悉团队,认一认周围的小伙伴,职场工作顺利,信任非常重要。
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聊天主要是这四个问题:和谁聊天,优先级怎么排,如何准备,如何开始?
1.
和谁聊天?
a.
找你的 mt 或上级梳理清单。他就是你的业务风向标,知道你最应该给找谁聊。
一般来说,你的聊天对象为:目前以及未来都会和你有过很多交际的工作伙伴买
b.
让你的名单上的聊天对象推荐。
c.
只要你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发起一场对话。
前两者是工作导向为主,快速融入业务,后者侧重个人角度,你更希望结识什么样的朋友。
2.
优先级顺序?
a.
先从平级或以下的同事开始交流。对于实习生来说,可以优先找同样是实习生的同学开始聊起,这样做有几个重要原因:你的心里压力更小,你在交流中对于自己的表达更放松,同时处于同样的工作和人生阶段有更多可以交流的话题。
b.
先从交流更加密切的同事开始。比如从同组的每一位同事,到整个部门的同事,再到其他部门等等。
3.
如何准备?
复盘过去的经历和感受,准备好自己的故事。多数人在分享之前都会花很多时间去了解交流对象,这绝对是好的。但可能有问题的是,这场对话因为没有“我”的介入,而很容易变成一个单向的采访,所以也要准备好自己的故事,这样做是为了:
让对方了解自己。1:1 的目的不仅仅是请教问题,还有互相了解,所以也应该准备好自己的故事,在合适的时机讲给对方听,给对方了解自己的窗口。
用“我”的自我表露激发对方的表达。深层次的对话来自于一种坦诚沟通的氛围,你都如此坦诚,对方也会向前多走一步。
🎉
如何准备好自己的故事呢?
简单的一些思路:我做过什么样的事情、如何完成的、做的好的地方、待优化的地方、重新做会怎么做…
如何向上沟通:
针对老板或者leader,多数时候都是在以“请教者”的角色来进行沟通的,在准备自己话题时也有一些区别:
1.
向上 11 尽量要输出对老板有帮助和价值的内容,老板的时间非常宝贵。
最近在做什么事情,收获了什么东西。新的思考和发现
花时间去了解对方并准备问题清单。从多个维度去了解你希望沟通的这个人,如:其他同事的口中,对方的社交媒体上,对方写过的文章,在做的事情等等。提前的了解能够增加对方于你的好感,让话题不至于流于尴尬和表面。
值得注意的是,你所提问的话题中也具有一些通用性,可以先罗列一个关于个人、业务和团队的问题框架,从大的框架中选择具体问题,比如:
a.
时间维度:过去你的经历,现在你在做什么,未来的规划?
b.
个体维度:个人,团队,公司和业务?
c.
……
针对不同个体有不同的问题:你过去的求学经历、工作经历和个人兴趣爱好等等;团队目前的分工,协作方式是什么,在做的事情;业务:公司目前的业务方向(内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公司目前 PLG 的思路,销售赋能分为哪几方面的工作等等。
4.
如何对话?
尽可能的坦诚直接。任何长期的关系都要建立在坦诚的基础上,这也是让彼此都最舒服的交流方式。
线下约面。线下能达到完全不一样的深度,有更多情感的流动,也能建立更多的信任。
轻松开场。可以从一些非正式的沟通开始,如果一起吃饭可以聊聊是否喜欢这里的饭菜;最近整个部门在忙同一件事情,那就表达一下最近的压力以及主动询问对方的感受;表达第一次见面对对方的感受,和照片和线上聊天中的人差异,对方的美貌/气质打动你的地方……都可以表达。
随机应变。问题清单不要拿出来,根据实际的情境适当追问,而不是按照一个问题清单挨个问,这样显得很干,同时让对方也不太有交流和互动感。
🎉
祝你交流愉快!
5.
1:1 的局限性
1v1的聊天能够增进同事之间的了解,但在解决职场关系之前是很乏力的,职场的沟通和讨论应该建立在具体的事情上,而不是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