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词母体系列(2):再进阶,一分钟创建你的拟人化小助理
提示词母体系列(2):再进阶,一分钟创建你的拟人化小助理
一、照例叨叨两句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详细探讨了如何制作提示词母体,并与大家分享了制作的核心思路。如果你还没有阅读过那篇文章,强烈建议你先去阅读一下,因为它为我们今天的讨论奠定了重要基础。
顺便附赠群友们在测试提示词母体后的感受:
附件不支持打印
而对于那些已经阅读过第一篇文章的朋友们,你们可能还记得我在文章末尾留下了一个悬念。那就是:我们如何能够创造出更加拟人化、更具个性的智能体,并且把豆包角色扮演模型利用起来?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问题,聚焦于如何制作一个能够生成拟人化提示词模板的母体。这个话题不仅有趣,而且对于提升智能体交互的质量和深度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
1.
探讨拟人化提示词的设计思路。
2.
分享一些实用的提示词,帮助你制作出更加生动、有个性的智能体角色。
3.
通过实际例子,展示如何利用这个母体生成各种拟人化的提示词模板。
4.
在不同模型中测试拟人化提示词的效果,看看是否真的实用。
二、拟人化提示词应该么设计?
2.1 从使用角度看提示词分类
当我们从使用角度来对提示词模板进行分类时,可以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任务型和拟人化型。这两种类型在本质和应用上有着显著的区别。
一般看来,任务型提示词专注于完成特定的任务或解决特定的问题。它们的特点是高度专业化、流程清晰,且往往遵循严格的工作逻辑。
相比之下,拟人化的提示词则具有更加复杂和多元的特性。它们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更多的是为了模拟人类的交互方式,可能用于陪伴聊天,或者展现更加人性化的特质。这种类型的智能体需要更加细致和全面的设计,以呈现出丰富的个性和背景。
2.2 拟人化提示词设计思路
在第一篇中,我们主要聚焦于任务型提示词,探讨了它们应该如何构建,以及它们的工作流程应该如何设计。这种方法强调了效率和精确性。然而,当我们转向拟人化的智能体时,我们需要采取一种完全不同的方法。
大家看下方的图表,这张图展示了如何设计一个拟人化的角色。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设计过程始于角色的基础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和职业等。不管是设计什么角色,这些都是最为基础和必要的。
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