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快速插入内容

AIGC 研究:推荐系统与大模型

📌
推荐系统与大模型的融合:深度学习能力、多模态融合、上下文建模
1.
推荐系统
1.1
定义与应用
推荐系统是一种信息过滤系统,用于预测用户对物品的“评分”或“偏好”(筛选与排序)。它可以帮助用户在海量的信息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物品,提高用户体验和满意度。应用如下:
电商购物:推荐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历史购买记录、浏览记录等信息,推荐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商品。
社交媒体:推荐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社交关系、兴趣爱好等信息,推荐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帖子、视频等内容。
音乐、影视等娱乐内容:推荐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收听、观看记录等信息,推荐用户可能喜欢的音乐、影视作品。
搜索引擎:推荐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搜索历史、行为等信息,推荐用户可能感兴趣的搜索结果。
1.2
算法分类
基于内容的推荐:根据物品的内容信息,推荐与用户兴趣相似的物品。
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根据用户对物品的评分或行为,推荐与其他用户具有相似兴趣的物品。
基于关联规则的推荐:根据物品之间的关联关系,推荐用户可能感兴趣的物品。
基于效用的推荐:根据用户对物品的评分或行为,计算物品的效用,推荐用户效用最高的物品。
基于知识的推荐:根据用户的兴趣、偏好等信息,推荐与用户兴趣相关的物品。
1.3
效果评估的指标
准确率:推荐系统推荐的物品与用户实际喜欢的物品的匹配程度。
覆盖率:推荐系统推荐的物品的数量与系统中所有物品的比例。
新颖度:推荐系统推荐的物品与用户之前接触过的物品的差异程度。
2.
影响推荐系统的因素
大模型具有涌现能力和泛化能力。涌现能力是指大模型能够从数据中学习到复杂的规律,而泛化能力是指大模型能够在未见数据上表现良好。
算法、算力、数据
算法是推荐系统的核心,决定了推荐系统的推荐策略。算力是推荐系统运行的必要条件,决定了推荐系统的推理效率。数据是推荐系统的基础,决定了推荐系统的推荐效果。
复杂模型 + 少量数据 = 一般效果
简单模型 + 大量数据 = 很好的效果
复杂模型 + 大量数据 = 特别好的效果
3.
大模型与推荐系统的融合
核心问题:推荐系统如何与大模型取长补短,进而能够充分优化推荐性能和用户体验?
特征表示学习:大模型可以通过深度学习等技术来学习更复杂、更有效的特征表示。传统的推荐系统可能会使用手工设计的特征,而大模型可以自动地从海量数据中学习到更丰富的特征表达,从而提高推荐准确性。
多模态信息融合:对于包含多种类型数据(例如文本、图像、音频)的推荐任务,大模型可以同时处理不同模态的数据,从而更好地把握用户的兴趣和偏好。通过融合多模态信息,可以提供更个性化、多样化的推荐结果。
上下文建模:大模型能够更好地捕捉和建模推荐过程中的上下文信息,例如时间、地点、设备等因素。这样可以根据不同的上下文环境调整推荐策略,提供更精准的推荐结果。
对话式交互:大模型可以用于构建对话式推荐系统,通过与用户进行实时的交互来获取更准确的用户意图和反馈。这种交互式推荐可以进一步提高个性化程度和用户满意度。
强化学习:结合大模型和强化学习技术,可以实现通过与用户的交互不断优化推荐策略。通过引入奖励机制和长期回报的考虑,推荐系统可以逐步学会更好地平衡短期和长期目标,提供更符合用户需求的推荐结果。
3.1
何处运用大语言模型
采集阶段:线上收集用户的行为和记录,得到原始数据(大模型可以生成新的内容) 。
特征工程阶段:对原始数据进行筛选、加工、增强,得到可供下游深度模型使用的结构化数据。
特征编码阶段:对结构化数据进行编码。
打分排序阶段:评分、排序。
推荐流程控制:召回/粗排/精排(可以利用大模型的泛化能力)。
3.2
如何运用大语言模型
在训练阶段,大语言模型的微调是指全量微调、参数高效微调等。
在推理阶段,不引入传统推荐模型。
3.3
与大模型融合的难点及优化方向
融合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