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快速插入内容

Character.AI:AI Agents 平台下的大模型“民主化”梦想

2023年7月20日修改
来源: 海外独角兽| 拾象
编译:haina
编辑:Siqi
排版:Mengxi
Character.AI 是 AGI 时代备受瞩目的公司之一,海外独角兽曾对其有过深度分析作为聊天机器人,它有着比 ChatGPT 更丰富的使用场景,呈现了一个 AI-Native 时代的全民应用的愿景。它允许用户设计自己的个性化 AI Chatbot 并与之互动,用户可以通过 Chatbot 和名人进行互动,也可以虚构形象进行角色扮演,甚至也有人通过 Character.AI 进行心理疗愈。
Character.AI 同时也是目前个性化 AI 聊天机器人赛道技术能力最强的团队:创始人 Noam Shazeer 是 Google 的前 200 号员工,在 Google 工作的 17 年中,他参与了 Google 的一系列 AI 项目和研究,是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 的核心作者以及 Google LaMDA 项目的核心成员。Noman 的联合创始人 Daniel de Freitas 则参与领导了 Meena 和 LaMDA 的开发。Character.AI 是这两位 LLM OG 技术主张的产品实践。
本篇文章是对 Noam Shazeer 一系列深度访谈的编译总结。相较于应用,Noam 更愿意将 Character.AI 定义为一家通用模型公司,在 Noam 看来,幻觉(hallucinations)是模型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模型的特点,并且相当有趣。对于 Character.AI,目前最主要的是提高模型的记忆能力。当前的产品形态和用例更多来自用户自己的探索,这种情感互动让 Character.AI 的用户粘性很强,现阶段,Character.AI 上核心用户的平均活跃时长大约为 2 小时/天(所有用户的平均活跃时长为 24 分钟/天),因为在 Noam 看来,Chatbot 和人类用户之间搭建情感链接和模型能力之间并不形成正向关系,这种巧妙的切口也许是 Character.AI 能在早期快速转动数据飞轮的秘密。
在商业化上,Noam 提到 Character.AI 的 to C 产品接下来会推出增值功能订阅,当时机成熟后,Character.AI 的模型的能力还可以向 to B 场景输出,成为特定行业、公司业务的 Chatbot 解决方案。
以下为本文目录,建议结合要点进行针对性阅读。
👇
01 技术主张:幻觉不是问题,提高模型记忆能力是更高优先级
02 Character.AI:并非取代 Google,而是大模型的“民主化”
03 超级智能:AGI 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
01.
技术主张:幻觉不是问题,提高模型记忆能力是更高优先级
Q:在 Google 17 年的工作经历是如何影响你参与 AI 实践的?
我参与 AI 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在思考怎么用计算机做一些更有趣的项目时,AI 是 Top 1 的选择。也因为这个原因,我在 2000 年底进入到 Google,并在 Google 工作了 17 年。在加入时,我参与了那个时期 Google 在 AI 领域的一系列尝试,包括第一版的查询拼写校正工具、无监督主题聚类的系统(后来变成了 AdSense 的第一个定位功能)、以及其他 ML 领域的项目。
当二三十年前我最初接触人工智能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在研究贝叶斯网络和概率论。我之所以选择人工智能也是因为很喜欢概率论。在杜克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教授 Mike Litman 让全班同学一起合作,建立一个能解决填字游戏的系统。其中一位同学 Greg Keim(目前在 Character.AI 担任 Research Engineer)收集了大量的填字游戏,并形成了一个数据库,我们用它作为线索数据库的起点,并发明算法来填充空白网格。
其实很多今天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都是当时打下的基础,例如在当时,Paul Graham 就已经发明了著名的垃圾邮件解决方案,产品形态是一个 Outlook 插件,帮助用户用贝叶斯推断的逻辑过滤掉垃圾邮件。
2002年,Paul Graham 提出使用“贝叶斯推断”过滤垃圾邮件。
正确识别垃圾邮件的技术难度非常大。传统的垃圾邮件过滤方法,主要有“关键词法”“校验码法”等。前者的过滤依据是特定的词语;后者则是计算邮件文本的校验码,再与已知的垃圾邮件进行对比。它们的识别效果都不理想,而且很容易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