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快速插入内容

超越GPT4的Agent,我用代码实现了!

2024年7月9日创建
最近,人工智能领域的泰斗吴恩达教授提出了一个观点,即通过智能体工作流构建的AI在某些应用场景中的表现甚至可以超越GPT-4。他认为,智能体工作流将是推动今年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理念,并以LangGraph为例,实现一个能够自我反思和优化代码的智能体。
Agent开发的四种设计模式
在吴恩达教授的演讲中,他提到了四种可以显著提升AI智能体性能的设计模式:
1.
反思(Reflection) :智能体审视自己的工作,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2.
使用工具(Tool use) :智能体利用网络搜索、代码执行等工具来收集信息、采取行动或处理数据。
3.
规划(Planning) :智能体制定并执行多步骤计划来达成目标。
4.
多智能体协作(Multi-agent collaboration) :多个智能体共同工作,通过分配任务和讨论来提出更优的解决方案。
反思(Reflection)的深度解析
在吴恩达教授提出的AI智能体工作流中, 反思(Reflection) 是一个关键的概念,它指的是智能体在完成任务后,能够自我审视其产出,并主动寻找潜在的改进空间。这种能力不仅对于提升智能体的性能至关重要,也是模拟人类学习过程的关键环节。
反思的过程
反思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产出生成 :智能体根据给定的任务或问题生成初始的解决方案或产出。
2.
自我评估 :智能体审视自己的产出,检查是否存在错误、不足或可以改进的地方。
3.
反馈整合 :智能体根据自我评估的结果,对产出进行修改和优化。
4.
迭代循环 :智能体重复上述过程,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逐步提升产出的质量。
吴恩达教授通过一个代码生成的例子来阐释了反思技术。假设我们要求一个代码智能体为特定任务编写代码,它将根据提示生成代码。然后,我们可以要求智能体检查这段代码的正确性、风格和效率,并提出改进建议。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多次迭代来不断优化代码。
反思的重要性
反思技术的重要性在于它模拟了人类解决问题的方式。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我们往往会先尝试一种解决方案,然后评估其效果,根据反馈进行调整,最终得到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通过在AI智能体中实现这一过程,我们可以使其更加接近人类的思维方式,从而在各种任务中表现得更加出色。
基于LangGraph的代码智能体实战
接下来,我们将使用LangGraph来实现一个具有反思能力的代码智能体。我们将分步骤进行,每一步都会有相应的代码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