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字解析,我们在做中国版的Replika,吗?
- 市面上有哪些陪伴类产品?
- Role-play(角色扮演)
- 乙女游戏
- 恋爱陪伴
- 情绪疗愈
- VR游戏/黄油
- 公司之间唯一的差异是「北极星指标」
- 什么是北极星指标?
- 孤独感是什么?
- 我要恋爱感,但是零糖的
- 为什么小爱同学/小度依然可以带给人们陪伴感?需要达到AGI才能有陪伴效果吗?
- 你们做了什么?
- 情感计算
- scaling law能不能大力出奇迹?什么是情感计算?
- system2
- Multi-agent
- 动机驱动系统
- long-term多单元记忆
- 「场」的构建
- 空间情感互动
- 为什么要情感互动?
- 为什么这些互动无法在移动端媒介上完成?(感受vs方便)
- 「情感First」的互动设计
- 来到「ta」的世界
- 义体化
- 为什么不叫「智能硬件周边」?
- 想要「一直」在一起
- 想要触碰你,跟你更亲近一些,再近一些。
- 这么多砖搬得过来吗?
- 为什么要做?
- 为什么是2024年做?
- 你根本照顾不好自己,需要人疼你。
- 一颗好的北极星,为探索感官体验而生的黑客团队。
- 📢我们也在招募创业搭子、核心成员,欢迎加入我们。
万字解析,我们在做中国版的Replika,吗?
万字解析,我们在做中国版的Replika,吗?
本文主要阐述3个话题
•
市面上有哪些AI陪伴产品?
•
我们团队要怎么做?
•
为什么要做?
市面上有哪些陪伴类产品?
Role-play(角色扮演)
筑梦岛、talkie、Paradot、Janitorai、Venusai、Chub、酒馆sally tavern
这些产品属于一个品类叫Role-play。让你体验不同的角色和世界观,最接近role-play的体验是剧本杀。但role-play的优缺点都很明显。
优点:新鲜刺激,体验的多样性丰富。是介于小说和游戏之间的一种新型媒介。几乎无限的剧情走向体验。
缺点:
很难和众多的虚拟角色产生深度链接。玩家和这个角色始终在体验扮演一个「他者」。😭雷电将军并不关心你是谁。它的核心任务是扮演推进剧情的前进。
所以role-play的生态位是探索、猎奇感、虚拟体验。未来可能往更好的视觉、听觉感官发展。甚至可能成为某种互动短剧/冒险游戏的形态。是一种更有代入感、参与感的互动内容消费。
目前还有一个巨大的挑战是roleplay对使用者想象力消耗很大,目前很多用户都是二创、同人作者背景,本身的文学素养不错,普通用户没有训练有素的文学想象力,那么剧情的发展会迅速坍缩。
*测试用例:你的语气不再主动引导话题,而是附和式的连续说“是、好、嗯、不知道、都行”,你就会看到这种seed的坍缩
乙女游戏
恋与深空、世界之外
恋与深空以高品质的3D视觉和声音体验+情绪价值,验证了情绪市场的购买力。
缺点:团队管理有问题,产品各个模块一致性差(美术风格都不统一)。产品强行做加法,堆料堆复杂度。但主线的内容团队却无法稳定产出后续剧情,大量剧本内容质量下滑严重。缺乏一个好的核心gameplay玩法,玩法和剧情完全割裂。为氪金设计的系统过于复杂,也不服务于剧情和玩家体验。产品的LTV寿命会是很大的挑战。
恋爱陪伴
Replika、Digi
附件不支持打印
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