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快速插入内容

从高考到奥林匹克竞技场:大模型与人类智能的终极较量

2024年8月12日修改
机器之心|阅读原文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取得授权
上海交通大学生成式 人工智能 实验室 (GAIR Lab) 的研究团队,主要研究方向是:大模型训练、对齐与评估。团队主页:https://plms.ai/
图灵奖得主Hinton在他的访谈中提及「在未来20年内,AI有50%的概率超越人类的智能水平」,并建议各大科技公司早做准备,而评定大模型(包括多模态大模型)的「智力水平」则是这一准备的必要前提。
一个具有跨学科问题集、可以从多维度严谨评估AI的认知推理能力评估 基准 已经变得相当亟需。
1. 大模型不断占领人类智力高地:从小学试题到参加高考
以大模型为核心的生成式 人工智能 技术的兴起,使得人类不仅有了可交互的文本、图片、视频交互生成工具,还使得人类有机会训练出一个”有智力“能力的模型,它可以看成是人类延申的大脑,独立完成不同学科问题,成为未来10年可以给 科学发现提供加速度 的最有力的工具(即AI4Science)。
过去两年,我们看到这种以大模型为代表的硅基智能的快速进化,从最初只能用来去解决小学题目, 到2022年,CMU等人[1]第一次把AI带到了“高考”考场,并在全国卷II英语上取得了134分的成绩,然而,那时候的AI还是个数理 逻辑 掌握不好的偏科生。直至今年,2024高考刚刚落下帷幕,在无数学子在这一年一度的大考中奋力拼搏,展现了他们多年来的学习成果的同时,大模型也是空前第一次被全学科的拉到考场,并且在数理学科中取得巨大进步。这里我们不禁思考,AI智力进化的天花板在哪?人类还没祭出最难的题目,那会是AI的天花板吗?
2. 智力较量最高殿堂:从 AI 高考到 AI 奥运会
四年一度的奥运会也即将到来,这不仅是体育竞技的巅峰盛会,更象征着人类对极限的不断追求和突破。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则是知识的深度与智力的极限的完美结合,它既是对学术成就的严格评估,也是对思维敏捷性和创新能力的极限挑战。在这里,科学的严谨与奥运会的激情相遇,共同塑造了一种追求卓越、勇于探索的精神。
学科的奥林匹克竞赛给将会给人机智力巅峰对决提供最好的赛场。不管未来AGI能否实现,AI参加奥林匹克竞赛将会成为通向AGI的必经一站,因为这些考察了模型极具重要的 认知推理能力,而这些能力逐渐被体现于各种复杂的现实世界场景中,比如用作软件开发的AI代理,合作处理复杂的决策过程,甚至推动科学研究领域(AI4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