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城市决定命运
古人云:寒门出贵子,白屋出公卿。
这句话的意思是贫寒人家常出显贵人物,公卿等高官往往出自平民家庭。
然而,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在现在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
背后的原因,就是城市的崛起。城市的孩子拥有更多的资源,这种资源会构成先天优势,结果就是:大城市的孩子比小城市的孩子优秀,小城市的孩子比县城孩子优秀,县城孩子比农村孩子优秀。越是偏远地区的孩子,就需要花越多的时间和精力和追赶。
这其中的鸿沟是无形的,但表面上是打通的。
比如高考,所有孩子只要上到高中都能去考,不管你是农村孩子还是城市孩子,最后分数是一样的,表面上是打通的。
但是实际上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呢?
城市的孩子,从小就是在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最好的高中上学,这对他来说是一条没有障碍的道路。
那小城市的孩子呢?
很多小城市的孩子都会有一种感觉,就是在小学的时候取得第一名很容易,中学去到好一点的学校,发现拿到前十名已经不错了,高中去到市里更好的学校之后,发现拿到前 100 名都非常难。大城市的孩子怎么这么厉害?
农村孩子的环境就更差了。
农村可能连幼儿园都没有,从小在村小学上学,然后又到镇里的初中上学,县城最好的高中可能就去不了了。
所以中考和高考中出现的一些题目,比如一道有关高铁的题目、埃隆·马斯克的火箭上天和回收的题目,农村孩子可能看都没看过,你让他在这个题目上怎么竞争呢?
互联网可以让普通人了解到各种信息,但偏远地区的孩子,可能连怎么使用智能手机、哪些 App 可以了解到这些信息都不知道。
这样的隐形的鸿沟其实是非常巨大的。
在现在这个时代,农村孩子上不了大学,他大概率就是一辈子的农民了。
因此,对于小城市和农村孩子来说,最需要做的就是考到更好的大学,因为好大学的资源比较丰富。
那最好的大学在哪里?
在最好的城市,即一线城市。即便有的二线城市的大学也不错,但还是要去一线城市。
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选大学其实不只是选大学,还要选配套设施。大学所在的城市,会极大地影响大学的教育效果。
如果大学所在的城市文化底蕴、商业系统、开放程度不高,那你读大学,就是在读书斋,那么出社会之后,很容易就变成一个“不会工作”的人。
什么叫“不会工作”?
在律所工作过的朋友都知道,当你进入一家律所,你首先要面对的不是怎么谈客户,而是怎样高效地搜集材料,怎样让别人愿意与你合作,如何与客户快速建立信任关系。
如果你不会这些技能,你就要花时间去学,这就意味着律所需要花一年时间去培养你,这就是律所的成本。
所以律所更喜欢有工作经验的人。
“会工作”,已经成为一种竞争优势。
城市决定命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大城市能够带来的东西,远超你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