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快速插入内容

Steve Jobs

信仰
史蒂夫是非常典型的青少年极客,但他对人文学科也很感兴趣,深深沉醉在莎士比亚、梅尔维尔和鲍勃·迪伦的作品中。他伶牙俐齿,和父母交流时总能想办法说服父母,从而达成自己的目的,他与朋友、老师、导师甚至是后来非富即贵的大人物接触时,同样会展现出强大的说服力。史蒂夫从很小的时候就明白,说正确的话、讲生动的故事能帮助他吸引别人的目光,达到自己的目的。
但史蒂夫年轻的时候的确非常虔诚,通过服用迷幻剂,也通过宗教信仰,努力探寻表象之下的深层次内涵和意识。精神追求大大拓展了史蒂夫的智慧与视野,让他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可能性,比如与众不同的产品,比如彻底颠覆传统的商业模式。
佛教哲学
佛教与现世世界有更多的交集。一方面,他想追寻个人精神世界的领悟;另一方面,他胸怀野心,想要打造出足以改变世界的产品,佛教使他得以将这两个目标融为一体。
佛教对史蒂夫这样一位不断发掘自我潜能的年轻人产生了吸引力,即使后来史蒂夫逐渐成熟,佛教对这位在智慧上永远躁动不安的人来说,吸引力依然不减当年。
佛教的某些方面与他十分契合,为他的职业选择提供了哲学依据,也为他的审美期待打下根基。佛教让他觉得追求完美是合乎情理的,无论是对他人的要求、对自己的要求还是对产品的要求。
🌊
在佛教哲学中,生命常常被比喻成一条奔流不息的河,世间万物、每个个体都处于永恒的变动中。以这样的世界观来看,追求完美也是一个渐进持续的过程,永远都不可能彻底完成。这个观点与史蒂夫的个性是完全契合的。
Apple(苹果)的名称起源
李·克劳(Lee Clow)是史蒂夫的长期广告营销合作伙伴,多年后他告诉我:“我觉得史蒂夫的直觉是要带给普通人他们闻所未闻的技术,而且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需要这种技术,从而彻底改变他们的生活。这种技术应该是友好、平易近人、讨人喜欢的。史蒂夫在给公司起名字的时候借鉴了索尼公司的做法,索尼公司原名是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Tokyo Tele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 Corporation),联合创始人盛田昭夫(Akio Morita)认为,公司名字应该变得更平易近人一点。” 苹果这个名字预示着史蒂夫将要带给公司的是无限的创意和可能性。
🍎
苹果能让人产生很多的联想:伊甸园里,夏娃偷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实,完成了人性的启蒙;约翰尼·阿普尔西德(Johnny Appleseed),第一位在美国大规模播种苹果树、带来大丰收的传奇人物;披头士的唱片公司也叫苹果,为此两家公司之间漫长的诉讼打了好多年;苹果掉在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的头上,碰撞出伟大的思想火花;美国常被比喻为苹果派;充满传奇色彩的神射手威廉·泰尔(William Tell)一箭射中放在儿子头上的苹果,救了自己和儿子一命;苹果还意味着健康与多产,当然也代表了自然界。
苹果这个名字也预示着企业的目标是将人文与创意融入科学与工程中,最终公司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正如克劳所说,把公司命名为苹果是一个伟大的决定,史蒂夫从内心深处相信自己的直觉,并根据直觉起了这个名字。相信直觉是优秀的企业家必备的个性特点,对于想要创造出人们闻所未闻的产品并以此谋生的人来说,直觉是不可或缺的。
“反叛的大卫”
史蒂夫在车库里召集了一群孩子,做出了很酷的产品,如果他想超越在车库取得的成就,就必须学会如何与成年人打交道。与成年人打交道并非易事。他多次告诉我:“我不想成为商人,因为我认识的所有商人中,没有一个是我想成为的那种人。”
史蒂夫更倾向于把自己视为富有远见、质疑与反叛精神的大卫,灵活、敏捷地与笨重的歌利亚巨人作战,无论歌利亚巨人代表了哪一种势力。跟那些“成年人”合作不仅困难重重,而且无异于是在通敌。史蒂夫想按照自己的游戏规则和“成年人”一起玩。
🎶
“我听着鲍勃·迪伦的歌长大,鲍勃·迪伦从来不会停滞不前,”一年后,史蒂夫用迂回的方式向我解释为什么决定回苹果。
“那些真正的艺术家穷尽自己的一生去从事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在外界看来他们已经非常成功,但在他们自己看来还不够。只有那些愿意冒着失败的风险不断尝试的人,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艺术家。迪伦和毕加索一直勇往直前,即使失败也在所不惜。”
在宇宙激起涟漪
史蒂夫想要创建的不仅仅是一家普通的企业,他胸怀改变世界的强烈渴望。这间会议室里涌动的反传统、反建制的人文思想以及多学科的交流融合应该正是史蒂夫所渴望的。
“我们50人做的工作,”他告诉团队成员,“将在整个宇宙激起巨大涟漪。”毫不意外,项目的进展比计划的要慢,史蒂夫的说辞也随之而变。“过程就是奖励”, “情愿错过截止日期,也不能粗制滥造”,后来又变成了“真正的艺术家必须要让产品上市”。无论他的说辞怎么变,都能给团队成员一种感觉,仿佛在史蒂夫眼里,他们真的是艺术家,是创新者。
“你看了关于他的书后,可能会疑惑,‘既然他是个如此难以相处的人,为什么还有人愿意为他工作呢?’”麦金塔团队的总经理苏珊·巴恩斯(Susan Barnes)说道。巴恩斯是一位实干的财务专家,尽管身材瘦小,却备受尊重,不仅能管理好下属,也能妥善地处理与上级的关系,她就像是史蒂夫的陀螺仪。“如果你的工作经验足够多,肯定能理解一点就通的老板和怎么讲都讲不明白的老板是不同的。如果你发现自己的老板一点就通,你就会在心里暗自高兴,‘上帝啊,真是太棒了,省了我很多功夫’,史蒂夫就是这样的老板。他在智力上总能和你保持同步,因此不用多费口舌去解释,而且他总是对工作充满了激情。”
巴恩斯经常教育手下的员工,一旦史蒂夫开始大吼大叫,试着在脑子里安装一个过滤装置,“不要在意大吼大叫本身,但要搞清楚他大吼大叫的原因,那才是重要的部分,能帮助你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