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快速插入内容

AIGC平台侵权第一案(2024)粤0192民初113号

4月2日修改
📖
AIGC平台侵权第一案(2024)粤0192民初113号
问题
1.
侵权行为?
💡
案件中的直接侵权行为是什么,这个行为归属于哪一方?
(用户?大模型厂商?服务平台?)
1.1
复制权/改编权的侵犯评价的是什么行为?
(是把这个奥特曼的数据下载起来,下载存储到它的本地服务器上,做一个训练数据评价是这个行为?还是说后面的生成行为?)
本案评价的是生产行为,而不是前面那个下载存储它的数据用作训练的行为 —— 复制跟改编就在于比方说我输入的prompt,然后生成出了这个奥特曼,然后这个生成过程就是你这个平台复制了我的这个原创作品。
2.
是否存在许可?
💡
权利人去输入prompt生成了侵权内容,是否代表了许可?对于侵权的评价会产生影响吗?
不能。权利人在输入时没有权利人的外观,和普通用户别无二致。因此,被告并不能因此获得权利人的授权。
类比:权利人是兔子,带着框框的面具去找盗版书老板买书
2.1
这不就是钓鱼执法嘛?
问:如果是钓鱼执法,存在侵权损害吗?这不就是类似于刑法上的未遂嘛(笑)。
检索这种情况下是否存在侵权损害如果没有损害能否诉讼
3.
主观过错的论证?注意义务?
💡
AIGC平台的合理注意义务是什么
问题:这里法院的主观过错的论证是通过原被告没有尽到那些合理注意义务,什么投诉举报机制那些东西来论证他具有主观过错。那我理解民事侵权里的主观过错分为故意和过失,然后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他至少得属于其中的一种。那法院到底认为它属于哪一种?然后为什么没有尽到那些举报那些法规上的合规义务,就可以论证到他具有主观过错?
3.1
法院:未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
我想主观过错是过失心态,因为他肯定不是故意,那他就是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因为他应该来说是能预见到这个情况的。但是他却没有采取相应的防止这种损害结果查或者防这种侵权产生的这个措施。没有采取合理的措施就体现在没有尽到这个三个合规义务。
但是为什么叫没有尽到注意义务就等于过失呢?因为没有尽到注意义务是个客观行为,怎么就论证他的主观过错?为什么通过没有尽到法规上的合理注意义务,就直接推动主观上就有过错这一块的论证是缺乏的。
3.2
本案是一个作为侵权还是不作为侵权?
这种论证方式只能说它是一个不作为的侵权。不作为侵权的主观过错是针对你是否对你的作为义务,是针对你的作为义务而言的。你到底有没有故意的去实施你的不作为,故意的不作为有还是过失的不作为,这个时候你可以去说你没有尽到合理义务,没有尽到这些合理注意义务的是你主观上具有过错。这是一个不作为侵权的论证路径。但在作为侵权的论证路径下,这个主观过错是针对危害结果发生而言的。你对侵权结果的发生是怎么样一个心态,你应该论证的是这个。
但是,从整个案子他的一个裁判思路来看,他应该是认为这是一个作为侵权。
3.3
本案的侵权类型是?直接侵权 or 间接侵权(帮助/教唆)?
上海高院法官:直接侵权中,存在侵权行为就推定了有过错;而在间接侵权中,则要考察注意义务。http://www.chinesetortlaw.com/article/default.asp?id=3940
例如,平台用算法推荐扩大侵权作品影响的案件中,法院也是判断“间接侵权”。 https://mp.weixin.qq.com/s/Tjl3VEYseJQWuLdntlDZxQ
影响侵权成立的判断:
主观过错并不是构成直接侵权的必要条件,只影响赔偿责任的承担。但间接侵权的构成必须以行为人具有主观过错为要件。(from 王迁,《知识产权法教程(第七版)》)
影响的是主观过错的举证责任:
朱丹(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过错认定及其著作权侵权赔偿责任
虽然侵害人具有过错的事实应当由请求保护权利的人承担举证责任,但是请求保护权利的人提供的证据是否足以证明侵害人具有过错?对此问题的回答,应当根据侵权行为是属于直接侵权,还是属于间接侵权,予以区别对待。因为侵权行为方式的不同往往反映了侵害人在从事加害行为时主观心理状态上的差异,直接侵权与间接侵权属于不同的侵权行为方式,因此,这两种侵权行为对证明侵害人过错的举证要求不同。“任何人未经许可实施受专有权利控制的行为,就如同闯入了由篱笆圈起的他人专属领地,在缺乏法律上免责理由(如‘合理使用’、‘法定许可’等)的情况下,构成对知识产权专有权利的 ‘直接侵权’。”{6}在直接侵害著作权的情况下,首先,侵害人违反了著作权法明确规定的不得擅自实施受他人著作权控制的行为的法定义务;其次,直接侵权行为是非常明显的侵权行为,作为一个理性人,应当避免从事这种行为。直接侵权行为的发生充分说明了侵害人没有尽到理性人的合理注意义务。因此,根据直接侵害著作权行为的发生,可以推定侵害人具有过错。 著作权人通过举证证明直接侵权行为的发生来证明侵害人具有过错,著作权人无需再进一步举证证明侵害人具有过错。可见,在此情形下的过错推定是一种事实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