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快速插入内容

附:标准定义词典

2024年3月2日修改
🌅
免责声明:本词典术语为清代官式建筑的术语,其可以描述绝大多数的明清官式建筑,但仍有些明代早期做法或特殊做法无法用清代的标准术语准确描述,请见谅。
小提示:你可以用 Ctrl + F 来检索关键词,从而快速到达对应位置。
一、基本术语
台基
建筑物的基础,通常高于地平面,内部为夯土,外部被砖石覆盖,下接原生土壤,上承柱子墙壁,并通常被屋檐遮盖。其做法可繁可简,并可以有栏杆、台阶(踏垛)、月台等等附属装饰物。
屋身
屋身是屋子中部的结构,通常由木柱、梁架以及由梁架支持的檩、枋、垫板组成。屋身部分构成了人们起居活动的空间,同时也是建筑的主要支撑结构,因此一般需要在结构和空间上达成统一或做出进退取舍。其主要结构(分层来讲)可以描述如下:柱子 - 插入的随梁 - 插入的随檩枋 - 梁(垫板) - 檩 - 上层的柱、梁、枋、垫板、檩……
屋面
屋面是屋子最上层的结构,其暴露在风雨日光下,不仅是建筑保护下部结构的重点,也同时占据了建筑立面的大部分,是重点观赏的对象之一。屋面在结构上从下到上分别为:椽子、望板、灰背、瓦;在不同方向的瓦交接的地方,出于瓦接缝防水的需要,一般会设置各式的屋脊。屋面具有多种形态: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十字歇山……各式各样的屋面还可以因为抱厦或者勾搭连等等原因组合在一起,因而一般需要就防水、外观、梁架结构、室内空间等等因素综合考虑来完成设计。
梁架
用来支撑屋面的梁、其上的瓜柱、檩、檩垫板、随檩枋等,
二、屋身相关术语
1.
柱相关术语
柱子是建筑中竖直放置的圆柱形构件,负责将上方构件的重力垂直地传递给下方的构件。其下方一般是柱础或梁,因而可以分为两类:立在柱础上真正地“柱”,以及立在梁上面的“瓜柱”(因为其比较短小)。另有一类柱子,下方不落地,而是被其他构件悬挑在半空中,这类柱子称为“虚柱”(因地盘上无此柱),如垂花柱等等。
檐柱
直接承托屋檐部分重量落地柱子叫做檐柱。檐柱一般也是屋子的入口以及能够直接看到的柱子。
老檐柱
老,意为“原来的”,“原本的”。在前后不对称的悬/硬山顶建筑中(也就是仅添加了前廊或者后廊之一的建筑)中,对较高的柱的称呼。因为此柱原本应承檐,而由于添加了廊子,导致一侧此柱子不再承檐,因而称之为“檐柱”。
金柱
对称式屋面(前后对称的悬/山、硬山)中,檐柱以外的所有落地柱子均可简单称为“金柱”。金柱一般比檐柱更加粗大,其承担的载荷一般也更大。
钻金柱
如下图,在对称屋面下采用不对称柱网时,势必会有一根金柱前后在相同高度被梁对穿插入,而其继续向上支持上方对应的檩枋。此时的的这根落地金柱称为“金柱”
中柱
如果屋子的柱网前后对称,且于正中有一根柱子支撑,则这根柱子称为“柱”。一般大门类型的房屋会采用此类柱网,而门板就安装在中柱之间。
虚柱
短柱。其上方承梁和檩,但下方不落地,而是被其他构件悬挑起来下端悬空,或者竖直插入下方的梁背上。这是一类短柱的统称,包括:瓜柱、童柱、垂花柱等等。虚柱通常是对满足以上条件的柱子的统称;但当找不到满足前述条件的短柱的特称时,也可以用“虚柱”来指代某种特定的短柱。
(某檩)瓜柱
(此部分定义为了描述的精确性可能与其他文献不同)
下方插在其下梁背上,而其上直接承接该檩,总高度仅为一步架举架高度的短柱。也就是说,(某檩)瓜柱上不应该插入其他梁
瓜柱的造型在露明和非露明建筑中有不同的表现:露明建筑中,瓜柱常常加工成与其他柱子相同的圆柱形;而在非露明的建筑中,瓜柱常常加工成略微倒角的正方形截面。
明代前中期露明建筑中的瓜柱通常做成鹰嘴的样式包裹在插入的梁两侧,此做法在明后期逐渐式微。
有时候,瓜柱也会相应的被柁墩等块状构件代替,因为柁墩等外形较瓜柱更有装饰性。
雷公柱
雷公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含义,请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断雷公柱一词的具体所指:
(1)在庑殿顶山面梁架中,若脊檩端头悬空,则下置太平梁,梁上以雷公柱承托脊檩端头。此时雷公柱的含义类似于一种特殊的脊瓜柱。
(2)在攒尖顶建筑的宝顶下方,由由戗挑起来的虚柱。其上承宝顶,中部被由戗穿插挑起,下方悬空,常做成垂花的形状。此时雷公柱的含义类似于一种特殊的垂(花)柱。
(某檩/某檐/某平座)童柱
(此部分定义为了描述的精确性可能与其他文献不同)
下方插在梁、枋背或其下落地柱子柱头上,上承某檩/某檐/某平座的檩、斗栱等,高度大于一步架举架高度的虚柱。这类童柱通常用于:
1)在大梁跨度大于七架梁时,代替七架梁下方梁架支起七架梁,从而省略七架梁下方跨度更大的梁。
2)因为空间或功能原因,上檐或上方平座之“檐柱”被减掉,无法落地,则让其立在下方的桃尖梁/抱头梁背,从而使地面上看,减去了一排柱子。
垂柱
垂柱一词指一类特殊的虚柱:它们上部和童柱/瓜柱一样,正常承托相应的结构;中部被其他构件穿插挑起;下部悬空垂落下来一点距离。垂柱的完全靠其他构件挑起,因此是比较具有结构美的构件。其在明清官式建筑中的主要用法无外乎以下四种:
(1)作为垂花门等中代替前檐檐柱挑起檐檩
(2)攒尖屋顶中的雷公柱实际上也是一种垂柱
(3)在乾隆时期建造的“新样楼阁”中代替斗栱中的最外跳挑起挑檐檩
(4)在带有溜金斗拱的明代早期歇山顶建筑中,和小抹角梁配合,被溜金斗拱后尾及角梁挑起,提供下金檩交点的下方支点。
垂花柱
垂柱中,若下方垂落下来部分的端头带有凹凸雕刻成为类似球体或者方形的形状,则将这根垂柱称为“垂花柱”。在上述垂柱用法的(1)、(2)、(3)中,垂柱都通常会加工成垂花柱的样式。
2.
梁相关术语
与檩垂直的、承受檩向下的剪力的结构。相对于檐口来说,是“纵向”的,和檐口垂直。其两端结构分别独立地可以是:露出梁头并承托檩;插进对应的柱子内;放在对应位置的檩上
n架梁
梁的两个端头均露出梁头并承托檩。因此其两端必放置在两根柱子上。
对于存在正脊地建筑,其n架梁上方总共承托(直接以及间接通过上方童柱/瓜柱体系承托)奇数根檩条。因为其两边均做成梁头承檩,因此只能出现奇数架梁。
对于无正脊的卷棚顶等建筑,其n架梁上方总共承托(直接以及间接通过上方童柱/瓜柱体系承托)偶数根檩条。因为其两边均做成梁头承檩,因此只能出现偶数架梁。
2n+1步梁的特性:承檩数 = 步架数+1
m步梁
梁一头做成梁头承檩,另一头插入内侧的金柱、老檐柱、钻金柱或中柱。因此其跨过n个步架但仅仅承托m个檩。
m步梁的特性:承檩数 = 步架数 = m
趴梁
梁头一端放在下方檩的上面,另一端插入内侧瓜柱或柁墩等的特殊梁。这种梁一般不直接承檩,而是通过上面的瓜柱+梁等体系间接的承檩。其意义在于为下方无柱的檐面-山面檩交点提供支撑。一般用于庑殿顶山面推山梁架和某些歇山顶的下金檩交圈处。在其他情况下也可以搭配减柱等处理手段灵活使用,来扩展室内空间。
太平梁
在庑殿顶中,由于地盘构造导致脊桁/脊檩角部下方悬空没有正身梁架时,会在此处用一根两端均趴在上金桁/上金檩上的、平行于山面檐口的特殊梁,上承瓜柱以承托悬空的脊檩端头以及上面的大吻等。此梁称为“太平梁”,此梁上方的瓜柱称为“雷公柱”
顺梁
为了承担山面的屋面构造,而设置的垂直于屋子山面檐口的梁。这是梁的一种特性,而非一种梁,其可以与“n架梁”、“m步梁”、“趴梁”等等组合,用以描述山面的各种梁。
跨空梁
在进深较大而分为三间以上的大型殿堂构架建筑中,由于内柱等高,因而在进深方向中间一间处,必然有梁两端缴入内槽斗栱,和桃尖梁等高且前后搭接,但不承托任何檩。这种梁称为“跨空梁”。其本质是两端缴入内槽斗栱的“类桃尖梁”。
随梁(枋)
严格地说,随梁不是梁,而是两端插入柱子的“串”。因而有时候会在其后冠以“枋”的称呼而叫做“随梁枋”。随梁位于其上方的梁下面,两端插入柱头,用以稳定柱网或加强上方梁的抗剪性能。如果随梁在檐步之下,一般插入额枋下方,因而与上面抱头/桃尖梁中间有间隔;如果在“内槽”的n架梁下,则其随梁上皮紧贴上方n架梁下皮;对于跨空梁的随梁,其与前后的桃尖随梁同高,而与上方跨空梁存在距离。另外,在一些伪楼阁构架形式的重檐或楼阁中,需要在桃尖梁等梁上架童柱承托上檐结构或平座,此时桃尖随梁可以缴入斗栱,紧贴桃尖梁下皮以加强桃尖梁强度。也有些伪楼阁架构或楼阁式的建筑中,转角处无斜桃尖梁或抹角梁,此时会用“斜”随梁来承托上方结构的角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