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快速插入内容

为什么GPT-5迟迟出不来?可能这篇论文找到了答案

2024年8月19日修改
"科学就是相信专家们的无知。"——理查德·费曼
继昨天“草莓哥”又又又又放鸽子之后,我个人彻底对这个“草莓计划”失去了兴趣,并亲切地和大家一起问候了下他。(虽然今天听消息说这个号是个机器人号)
坦诚的讲,没有GPT-5的日子是无聊的,再多的产品进化,也只是在工学上进一步加深造诣。就连最近和朋友的讨论中也能发现大家等的有点不耐烦,甚至还有的说“GPT-5再不出来,大家的信心就崩盘了”,这句话其实引发了我的好奇。为什么GPT-5迟迟出不来?难道是有什么问题阻碍了人工智能的前进?
抱着百无聊赖的心情加无穷的探索欲,我看了这篇由朋友推荐的论文:《Language is primarily a tool for communication rather than thought》(语言主要是一种交流工具,而非思考的工具)
这篇论文虽然是在6月份发表的,但在发表之初就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讨论,其潜在影响可能会重塑我们对人工智能的理解。这项由麻省理工学院(MIT)学者主导的研究,以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角审视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论文的核心观点令人深思:语言主要是一种交流工具,而非思维的载体。这一观点直指当前大语言模型研究的根基。研究者们提出,人类大脑中负责语言生成和解析的神经网络,可能并不承担形式化推理的功能。更进一步,他们认为推理过程本身可能并不依赖语言作为中介。
这一观点无疑给当前的AI研究投下了一片阴影,促使我们重新审视人类大脑与语言之间的复杂关系。我们是否在追求通向人工通用智能(AGI)的道路上误入歧途?这个问题的核心,触及了人类智能的本质,特别是语言在智能形成中的角色。
其实,要解读这篇论文,需要从不同学派间对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上来探究。
一、语言决定思维
传统行为主义心理学提出了一个大胆而富有争议的观点:思维与语言本质上是同一回事。一些学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当人们在思考时,他们的发音器官和肌肉会出现微小的、类似说话的收缩变化。这个发现就像是打开了通往人类思维奥秘的一扇小窗。这些研究者认为,这种同步的肌肉活动正是思维和语言本质相同的有力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