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快速插入内容

Ouyang的每日思考

2024年7月6日修改
🧠 Hello,我是Ouyang:)做内容出身的产品经理,历任多款产品、运营负责人,现为千万级业务负责人;
📕 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心理学硕士,正在写一本书:从教育心理学出发,在AI时代如何让自己触类旁通,实现知识的指数级增长;
💃 两个孩子的妈妈,Zumba教练;
⭐️ 想要和我深度交流,可添加我的个人微信号:kestephy。PS:添加时备注一下你所在的城市和职业领域;
🤹‍♀️ 我的个人公众号:「Ouyang的思考」,主要分享我对AI、商业、个人认知、决策、自我发展的日常思考。
1月31日:爱情与职业选择:37%法则告诉你最优决策策略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类似于「约会问题」的决策困境:设想你在一系列约会中寻找未来的伴侣。
在每次约会结束时,你必须决定是继续探索其他可能性,还是确认眼前的这个人就是你想要共度余生的那个人。
如果你决定不继续,那么这个人可能就不会再回来;如果你决定停止搜索,那意味着你将不会再见其他任何潜在的对象。
「约会问题」所呈现的决策困境是最优停止理论的一个经典问题。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自己在面对类似问题的思考路径,会发现:刚开始我们都会举出那些具体的、有形的、可量化的标准,但随着思考的深度,真正让我们做出最终选择的却是无形目标,比如对方的人品、气场,价值观、感觉、化学反应、眼缘等等。
这说明了关于决策的两个重要因素:
一是人的决策标准不会一开始就形成,而是在经历过一个反复试错的过程后形成的。换句话说,人只有经历过,才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
二是那些无形目标,甚至是说不清楚的感觉如好感,才是决策的最终驱动因素,而不是那些具体的、可量化的指标。
同时,「约会问题」也符合37%的法则,37%法则又称为「秘书问题」的解法,是一种概率理论中的最优停止策略
这个法则是这样的:如果你面临一系列选项,并且只能选择一个,比如招聘秘书、买房或者选择伴侣,而这些选项是依次出现的,你在每个选项出现后必须立即决定是接受它还是拒绝它,一旦拒绝就不能再回头。在这种情况下,37%法则提供了一个策略:
再做决策。首先拒绝前37%的选项,并且仅仅用这些选项来建立一个标准。
年后,当你遇到第一个比前37%中任何一个都好的选项时,就停止选择并接受这个选项。
这个策略是基于数学分析得出的,目的是最大化选择最佳选项的概率。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很难知道具体会有多少个选项,因此37%法则更多地提供了一个决策时的参考思路。
它建议我们在初期应该更多地探索和了解,然后在有了一定基础后再做出决定。
这样做可以帮助我们避免过早地做出决定而错过更好的选择,也避免了在探索太久导致最终没有选择任何一个选项。
所以,只有经历失败的反复验证,最后形成的标准和需求才能提供决策的确定性。
同时也告诉我们,我们在做类似重要决策前,可以给到自己一个合理预期:先充分探索,找到自己的无形标准,再做决策。
比如如果想在10年内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可以预留3年半的时间充分探索,不必为了短期利益放弃了长期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