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快速插入内容

理解城市移动性的新方法:矢量场理论基于个体轨迹定义城市移动性场

2024年8月12日修改
集智俱乐部 刘志航|阅读原文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取得授权
📌
导语
为了有效地规划城市空间、优化交通流量和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研究和理解城市中的人类移动模式至关重要。传统的研究方法主要依赖于起点-终点通勤矩阵,虽然可以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但这些方法往往忽略了移动过程中的方向和强度等关键细节。如何从个体轨迹出发,定义适用于所有类型移动性的矢量场,以及理解微观移动信息中的哪些特征会影响到介观层次的移动模式?最新发表于 Communications Physics 的一篇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个体轨迹定义和分析城市移动性场的方法,并构建了一个名为 d-mix 的模型,通过结合随机探索和距离优化的方法,来更准确地描述和预测城市中的移动模式。该模型不仅能够捕捉移动的强度,还能反映出移动的方向,为全面理解城市中的人类活动提供了新视角。
研究领域:城市科学, 人类移动性,移动性场,高斯散度定理,潜力场,d-mix模型
刘志航 | 作者
论文题目:A generalized vector-field framework for mobility
理解人类和货物流动模式不仅是地理学和空间经济学等学科长期研究的主题,而且在城市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人口分布研究、城市扩展、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基于位置的服务以及传染病传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
移动性研究可以在两个不同的层面进行: 个体轨迹 区域间的聚合流 。个体移动模型通常侧重于描述个体在选择目的地过程中的行为,加入一定程度的随机性以考虑人们的异质性和自由意志。在聚合层面,最早的模型分为两大类:引力模型和中介机会模型,后者后来演变为所谓的辐射模型。这些模型及其更新版本预测了位置间的旅行流量,描述了旅行距离分布并定义了位置吸引力。然而,当考虑旅行的主要局部方向时,这些模型之间会出现差异。
因此,出现了结合移动流强度和方向的方法,即 矢量场框架 。尽管已有研究表明矢量场框架可以用于描述某些特定类型的移动性 (如通勤) , 但尚不清楚 如何将这种矢量场的定义扩展到所有类型的移动性,即从个体轨迹开始定义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移动性场。 此外,微观层次的移动信息(如个体的具体移动轨迹和行为)中有哪些特征可以渗透到介观层次(如总体移动模式和方向的场)也仍然不明确。
1. 移动场定义与d-mix模型提出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描述城市中的移动性模式,这篇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矢量场框架。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捕捉移动的强度,还能反映出移动的方向,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角来分析各种类型的移动性。具体来说,研究人员从个体轨迹出发,定义了一个移动性场,并提出了d-mix模型来解释和预测这种场的特性。
移动场通过将个体的移动轨迹转化为矢量来描述整体的流动方向和强度。每个轨迹由一系列的停留点组成,这些停留点之间的移动被表示为矢量。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移动轨迹,研究人员引入了一个符号系统:指向城市中心的移动被标记为负,远离城市中心的移动被标记为正。这种符号系统帮助识别轨迹的不平衡性,即负向移动和正向移动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