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服务的商业化趋势:从免费到收费的转变

2024年12月8日修改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AI)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曾经以免费或低价提供服务的 AI 领域,如今正逐渐走向商业化,开始向用户收取费用。
以著名的人工智能聊天“ 이루다 ”所属的 ScatterLab 公司的内容平台 Zeta 为例,该平台新增了一项功能,用户可以从上个月开始将 AI 角色的聊天内容转换为语音,但这是一项付费服务。用户需要在应用内充值“피스”,将聊天内容转换为语音,以获得更具真实感的对话体验。
不仅如此,包括 Naver 的 AI 翻译服务 Papago 在内的许多 AI 服务提供商都在探索付费模式。上个月末,Papago 推出了专为工作需求设计的订阅服务“Papago Plus”,作为付费版本,它与免费服务有所不同,一次可支持多达 100 张图片的翻译,并能够整体翻译 PDF、PPTX、HWP 等多种文档文件,通过功能差异化来体现付费模式的价值。
同时,一些现有的付费服务也在提高价格。去年因“AI Profile”而备受欢迎的照片应用 Snow,将其付费订阅服务“Snow VIP”的月订阅费用从今年起从原来的 4500 韩元提高到了 8900 韩元。购买 VIP 使用权后,用户可以享受包括 AI Profile 内容折扣以及 AI 橡皮擦等多种 AI 功能。
分析认为,主要的 AI 服务纷纷引入付费模式或提高价格,以构建收益模式,这是因为随着 AI 服务的使用不断增加,它已经开始成为一种普遍的服务并占据了一定的市场地位。
据麦肯锡公司的调查显示,企业中采用 AI 的比例从去年的 55%急剧上升到今年的 72%,其中使用生成型 AI 功能的比例也达到了 65%。个人对生成型 AI 的使用也呈增长趋势。根据应用和零售分析服务 WiseApp 的数据,截至今年 7 月,OpenAI 的 ChatGPT 移动应用在韩国的用户数量从今年 1 月的 162 万人增加到了 396 万人,增长了一倍以上。SK 电讯的 AI 秘书应用程序“A Dot”的用户数量在同一时期从 165 万人增加到了 206 万人。A Dot 则选择了通过限制部分 AI 功能的使用次数来降低成本并提高收益,例如在将 SK 电讯的“T 电话”改组为具有 AI 功能的“A Dot 电话”的过程中,将原本无限制提供的 AI 通话摘要数量限制为每月 30 次。SK 电讯的相关人员解释说:“目前尚未考虑对 A Dot 进行收费,对于原有的 T 电话,由于其注册用户超过 1400 万人,为了稳定服务质量,我们对 AI 通话摘要的数量进行了限制。”
AI 服务的商业化是全球的趋势。据悉,运营 ChatGPT 的 OpenAI 计划在未来 5 年内将目前每月 20 美元的订阅费提高到 44 美元。亚马逊的语音助手“Alexa”也在通过搭载生成型 AI 来推进付费化。在线设计平台服务 Canva 从下个月开始,将其在美国的团体用收费套餐“Canva Teams”的价格从每年 120 美元提高到 500 美元。Canva 解释说,大幅提高订阅费的背景是因为引入了生成型 AI 工具等新功能。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企业已经超越了 AI 模型开发的阶段,希望通过将其转化为服务和产品来实现盈利。用户们也逐渐形成了一种氛围,即即使需要支付更多的费用,也愿意使用相应的服务。”随着 AI 服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也意识到需要通过自身服务的商业化来证明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总的来说,AI 服务的商业化趋势是不可阻挡的。虽然这可能会给用户带来一定的成本增加,但从长远来看,这也将促进 AI 服务的质量提升和创新发展,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和价值。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也需要适应这种变化,并在成本和效益之间做出合理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