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快速插入内容

道德和人性

2024年9月7日修改
画板
1.
关于“家教”的探讨
既没有家底,也还有“家教”,这种人最惨。这里“家教”打引号了,指的是什么?指的是一套让人顺从的思想。如果你既没有家底,也没有“家教”,其实你还是有可能破局的。就怕什么?怕就怕你既没有家底,还有“家教”,你就会陷入一个状态,叫法家锁喉,儒家捏肋,一边掐脖子一边抠你肋骨,动弹不得。
2.
道德的定义与思考
有句话叫道德是强者用来操控弱者的工具,这句话对不对?其实对,也不对,为什么?如果说你把这个道德理解成儒家那一套,那么这句话是对的。因为这里面的所谓道德是什么?它实际上就是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以及从这里面衍生出来的各种行为准则。比如说牺牲奉献,舍己为人这些,这些不是说不好,只是说这些东西它不是道德本身,因为儒家根本就没有资格去谈论道德。道德这两个字最初不是一起的,道经跟德经统称道德经,所以说只有道家才有资格来谈论什么是真正的道德。首先道就是事物的发展的规律。什么是德?德的意思就是共性连起来是什么?就是规律的共性。比如说我们说花道茶道,它指的就是种花、养花的规律和种茶、喝茶的规律,你把花的规律和茶的规律搞清了,摸清了,你就能把它们的共同点提炼出来。然后这个共同点是什么?就是道德。那么这个所谓的道德它有什么用呢?用处非常大,它可以指导我们在那些尚未得道或者说尚未发现的领域一步一步踏出道来,一刀一斧劈除道来。比如说你了解了花道,你就可以反推出人生之道。一朵花什么时候最美?很多认为是开放的时候,但实际上它每一刻都很美,它的凋谢一样很美,因为新陈代谢是生命的自然规律,没有人会因为冬天的树木凋零就难过,因为你知道树木凋零,花落满地,它不是失败,它不是终结,而是生命的周期,生命周而复始,生生不息。那么既然你相信了朵花一定会在来年重新开放,那么你就一定要相信,无论你现在正在经历什么,这些你避之不及的痛苦一定是通向所有你能想到的美好结局的必经之路。因为这就是人生的周期,因为这个世界就这么设计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花道、茶道、为人之道、治国之道、战争之道都是一样的。因为大道至简,大道相通所以你看你会发现那些特别厉害的人几乎都是样样精通,诸葛亮、司马懿、周瑜这些人。三个阵营不同性格、不同立场,但是他们都通音律,懂兵法,懂人性,还懂治国,什么都懂,他们凭什么样样精通?因为只要你吃透了,一样就能一通百通得了一个事的道,就能推另一个事的道。这就是我们说的真正的道德的意义和价值。这种例子其实非常多,比如说那些小说里面的高手,他们下棋特别好的扔个棋子就可以伤人,写字特别好的用毛笔可以伤人,弹琴好的弹琴就可以伤人。都是武林高手,为什么?因为任何一个事情你玩到极致,你就相当于得到了能通过这个道去推别的道。所以说我们评价一个人有没有道德啊?其实看的是什么?看的是这个人他能不能从各种事物中发现规律?然后能不能把这些规律联系起来,找到共性,看的是这个人他的认知系统和决策逻辑符不符合万事万物的规律,跟他扶不扶老人过马路?有没有给别人让座?跟这些没有任何关系。
3.
事物规律的共性
那么这个所谓的规律的共性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把它说透,就两句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什么意思呢?它就说是自然规律呢,它是把多的分给少的,比如宇宙里面大天体会不断的向外辐射能量,最终坍缩成小天体,成为尘埃,而这些尘埃呢?它又会不断的聚合成为大天体。天道好轮回,天道要的是均衡。天道是什么?天道就是自然规律,但是他说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什么意思?就说是人类社会的规律,他是把那些少的不足的拿去送给那些有余的、富足的。就是那句话,钱都流向了不缺钱的人,爱都流向了不缺爱的人,而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这就是人道,也就是人类社会的规律,这个规律不是道德经一家之言。圣经也这么说的,《新约·马太福音》里面有个原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仅有的也要夺去。听过一词叫马太效应。从哪来的?就是从这来的,从马太福音来的。马太效应什么意思大家应该都知道,就是 20%的人占了 80%的财富,80%的人只有 20%财富,但实际上这个定律其实已经过时了,如果现在全世界的财富一共是 100 块钱,那么前 10%的人他有多少钱呢?他有 200 块钱,你可能感觉不对劲,你不说只有 100 块钱吗?怎么他有 200?因为今天的经济发展实际上是以什么以债务驱动的,你的债务才是我的财富。那么剩下的 90%的人,他不仅是分文没有,而且还反过来欠了前面 10%的人 100 块。所以前面 10%人有 200 块,这个马太效应在不断地进化,不断地迭代。
4.
人道与天道的抉择
但是问题发现了吗?我们说这种人类社会的规律,也就是人道跟天道完全相反,我们说人道是把少的给多的,让多的越来越多,少的越来越少。天道是把多的给少的,让均衡。那么听谁的?原则上当然听天道的,但注意是原则上。什么叫原则上?领导在开会的时候说,原则上我们周末不加班,天道当然是要比人道维度高,问题是天道也就是自然规律,对人类社会规律的清算周期太长了。比如说啊,不管是暴秦还是大汉,这些封建王朝最后都因为土地兼并也好,还是上升通道被堵死也好,底层的民不聊生了,最后崩溃了,那么这个崩溃实际上就是什么?就是天道周期性的对人道做出的一个修正,但问题是这个修正的周期太长了,少则几十年,多则几百年。那么对个体,对一个人来说,你往往活不到那么久,你可能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才能等来一次这个修正。时势造英雄,你如果等不到这个时势怎么办?你等不到这个天道对人道的修正怎么办?所以说天道好轮回,对不对?对,一定好轮回的,一定会轮回。但是问题是你短短的一生你等不到这个轮回,大概率等不到,这就是问题所在。
5.
道家的观点
所以道家又说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他就是在解释这个矛盾。刍狗不是骂人的话,刍狗是那种用草扎成的祭祀用品,类似于我们今天在烧的这些纸人这些东西。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意思是什么?它说的是天道把万事万物都视为一样的,毫无偏私的,它不会说因为看到你在受苦了,它就立刻出手来救你,不可能。因为在天道眼里,人类你跟你的手机,你跟你楼下那块石头是一样的,你并没有什么特殊性,也就是人并没有特殊性,这是天道,所以他只会遵循自己的规律,不会因为你惨我就来帮你。不会的,这叫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那么后一句话就好理解了,叫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他实际上就是把这个道理缩到人类社会的规律里面来讲。它说的意思是圣人绝对不会因为说是见不得人受苦就违背心中的道去出手相助,因为在圣人眼里,在道家认为的圣人眼里,这个世界的设计本来就应该是这样子的,不要去插手无为而治,就这一点,其实我们很多小说也好,影视剧也好,体现的还是挺准确的。比如说你看到那些电视剧里面那些和尚看见一个恶人要去超度他,我要普度众生,慈悲为怀,他见不得众生受苦。但是道士他不一样。道士在影视剧里面他的形象一直不太好。为什么?太冷漠了,道士路过看一个人快死了,他不会救的。道士需要来捉妖可以的,给钱。你要捉个妖很难得,加钱就是道士的逻辑。为什么?因为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我不应该插手,你要让我插手可以,给我钱。你可以看到和尚跟道士他其实体现了两种完全不一样的一个处世之道吧。
6.
依靠自己
所以说作为人呢,我们既不能寄希望于天道,我们也不能靠圣人,因为天地不仁,圣人也不仁,不能靠天,也不能靠圣人。靠谁呢?靠自己。能拯救人的只有人,能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怎么拯救?我们说在入世的角度上来说,就是洞悉人道的共性。人道的共性简称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