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巴马:阅读可以把人组装成什么样
- 会讲故事正是奥巴马的一张政治底牌。
- 穷孩子奥巴马是二战以后读书最多的总统;对富孩子小布什,研究者也很客气,说:“他要比许多美国人想象的喜欢阅读。”
- 奥巴马讲故事的本领下,高质量的阅读才是真正的底牌。
- 奥巴马也是知识分子,他懂得怎么为同行提供描写自己的材料。
- 在观念分裂的时代,他这个讲故事的本领尤其的重要,进可攻,退可守:你爱听的话,那一切尽在不言中;你要是不爱听,那我只是讲了一个故事而已。
- 这种对阅读的描述就叫“六经注我”,为我所用。
- 领导者在现实里并不缺逢迎,但是很难找到真正的支持和启示。
- 阅读和写作,往往是一个动作的两部分,写作冲动经常是从阅读快感里来;而写作又是最有效的观察、思考和内省,会让人清晰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 📚 电子书
奥巴马:阅读可以把人组装成什么样
奥巴马:阅读可以把人组装成什么样
美国前总统、现畅销书作家奥巴马出版的新回忆录《应许之地》,内容真实不真实,我判断不了,但是写得确实漂亮。是不是奥巴马亲笔写的?我相信是。他在职时的演讲,我们叫讲话,是由撰稿人起草的,经过了反复的打磨演练,那是团队产品。但是他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学习严肃的写作,形成了成熟的风格,他在之前出版的自传《我父亲的梦想》里,也是讲的一手好故事,相当有文学性,文字风格和这一次是一致的。可以说,
会讲故事正是奥巴马的一张政治底牌。
读书界对这本自传的评价也不错。美国著名书评家、普利策奖得主角谷美智子是西方文化评论界里很有权势的人物,她在新发表的评论里说:奥巴马的《应许之地》与过去所有的总统自传都不一样,很可能未来也不会有总统写得出来。
他能把自己的政治生涯作为棱镜来剖析自我,并且折射两个半世纪的美国历史。这有点儿像溢美之词,我的感受是:奥巴马是一个娴熟的作家,他会成功地催眠读者,让大家只看到他乐于被看到的,并且相信那就是全部。
看奥巴马对自我的讲述,让我想起来美剧《西部世界》里的一个情节:里面有一个在两个世界里拥有两幅面孔的反派,他靠着才智和勤奋进入了上流社会,继承了妻子娘家的企业。
在一次酒会上,有个属于“老钱”的富二代对人说:亚历山大大帝为了再也没有新的世界可征服而哭泣。他纠正说,你引用错了,希腊人普鲁塔克的传记里说得是:当亚历山大听到有无穷无尽的世界时,他哭了,因为他连其中的一个都没有征服。
富二代又羞又恼,反唇相讥说:有时候我忘了你出身这么低下,只有穷孩子才会读这些书,像我这样的孩子用不着。
没错,阅读和学习确实是平民跻身上层最确定也最安全的途径。有人对历届美国总统的文化消费做过比较。
穷孩子奥巴马是二战以后读书最多的总统;对富孩子小布什,研究者也很客气,说:“他要比许多美国人想象的喜欢阅读。”
奥巴马讲故事的本领下,高质量的阅读才是真正的底牌。
他喜欢把自己的早年生活形容为一个“局外人”,一个“鸭嘴兽”,他在夏威夷长大,父亲来自肯尼亚,在他两岁的时候离开了他和母亲,他的母亲曾经带他到印尼生活过,少年时家里常常没有钱付账单。故事从这里开始讲,是说他能理解底层人、边缘人的处境。接下来的是一个又一个的励志故事,他考进了美国最好的大学,主动放弃了体育爱好,不和朋友泡吧,参加派对,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文学、政治和历史。
他自嘲说自己有意识要成为一个“正经人”,这个正经人是加引号的,因为整个青年时代都让他感到很灰暗、不合群,总是独来独往地上课,有空就写日记,他试图想清楚自己到底相信什么,应该对人生做什么样的思考——这种忧郁的青年沉思者形象,是知识分子、也就是将来的历史研究者最喜欢的。
奥巴马也是知识分子,他懂得怎么为同行提供描写自己的材料。
他还清楚地列举了自己从年轻时开始,最喜欢读的书:首先当然是《圣经》和林肯的著作,这永远正确,所有的美国总统都想通过各种方法把自己和林肯拉到一起。
接下来,有美国文学的标志、大诗人惠特曼,有确立了美国精神的思想家爱默生,再往下数,还有“垮掉派”的小说家凯鲁亚克——凯鲁亚克写的故事颓废放纵,讲的是沉迷于吸毒和禅宗的虚无主义者,这也正是每个读书人在年少轻狂时都要幻想一下的,就像是老文艺青年一提崔健、窦唯、左小祖咒,彼此就特别亲近。
奥巴马也没有忘了强调:自己青年的时候不像凯鲁亚克那么虚无,他当时也写过一些短篇小说,对象是他在芝加哥担任社区组织者时遇到的一些失落者,故事里充满了忧郁情绪,很注重思考。
他那个时候得到了一个认识,真的是管用了一辈子,就是:“人们之所以能聚在一起,共同鼓起勇气,为了自己的生活而采取行动,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处境相同,有共同关心的议题,还因为他们有共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