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快速插入内容

XAIR:AI 智能体平台对决:腾讯元器与字节扣子的创新之路

⏰ 发表时间:2024-06-03
(配图:Kimi关于标题的建议,原标题为智能体之争——腾讯元器与字节扣子哪家强)
老规矩,先解释主题。
这个对比主题其实很不好写,因为智能体生态属于大厂战略布局,往大了写显得泛泛而谈没有干货,写小了显得没有深度。
本次只做简单科普与个人实操经历对比,并附上 AI 专业解读,一家之言,大家看个乐(叠甲结束)。
一、概念定义
1、什么是智能体?
随着 ChatGPT 与 AI 概念的爆火,出现了很多新名词,“智能体 Agent”还有 bot 和 GPTs 等,Kimi(月之暗面的大模型)的书面解释是:
在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领域,"agent"(智能体)和"bot"(机器人)这两个术语经常被用来描述自动化的软件程序,它们都可以执行某些任务或服务。尽管这两个词在日常使用中经常被交替使用,但它们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有略微不同的含义和侧重点。
在实际应用中,这两个术语的界限可能非常模糊,很多情况下它们可以互换使用,特别是在描述具有一定智能和自动化能力的软件系统时。因此,是否使用"agent"或"bot"有时取决于个人偏好或特定社区的用语习惯。
简单理解就是 AI 机器人小助手,参照移动互联网的话,类似 APP 应用的概念(我记得 GPT 刚出的时候,还有人把 GPT 应用称为 GAP),AI 大模型是一个技术,而面向用户提供服务的是产品,所以有很多公司开始关注 AI 应用层的产品机会。我知道的在做 Agent 创业的公司就有好几家:
C 端 案例: 比如社交方向,用户注册之后先 捏 一个自己的 Agent,然后让自己的 Agent 和其他人的 Agent 聊天,两个 Agent 聊到一起后再真人介入,也是一个很有趣的场景;还有借 Onlyfans 入局打造个性化聊天的创业公司。
B 端 案例: 如果字节扣子和腾讯元器是面向普通人的低代码平台,类似 APP 时代的个人开发者,那还有一个机会就是帮助 B 端商家搭建 Agent,类似 APP 时代专业做 APP 的。
2、 智能体开发平台
我最早接触到扣子 Coze,是一篇科技报道:
国产 GPTs 商店来了。 平替版 GPTs 商店,字节 Coze 扣子上线。
2 月 1 日,字节正式推出 AI 聊天机器人构建平台 Coze 的国内版“扣子”,主要用于开发下一代 AI 聊天机器人。
后来发现 国内也有很多智能体开发平台,如 Dify.AI,但个人比较常用的还是扣子,所以本篇主要对比字节扣子和腾讯元器。
3、为什么要关注智能体?
未来的工作预计会变成两种:
一是我们派给 AI 的工作;
二是 AI 派给我们的工作。
这个观点没找到出处,感觉很适合卖课宣传。 个人理解 AI 智能体是给个人提效的,相当于你拥有了自己的数字员工,在 WaytoAGI 的分享上大聪明(赛博禅心作者)也表达过这个观点,Agent 就是你可以不断 PUA 你的电脑,让它能不能做的更好呀,来实现你制定的目标(加粗显示)。
这和现实中老板给员工下达任务很像,每个员工有不一样的性格和能力,而下达任务目标时,目标是否清晰以及能否让员工 get 到很重要,这考验你写提示词的能力。而员工会基于它对目标的理解,根据计划去不断尝试完成,并且过段时间来寻求你的反馈。也就是你拥有了一个免费打工人,并且你还可以无限 PUA 它给你干活,这种感觉爽不爽?
(图源:朋友截图,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