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

2024年5月11日修改
2016年,美国准备更换十美元上的人物肖像,而《汉密尔顿》的出现使该历史人物爆火,该决定暂缓更换,此后,它的影响力更是持续升温,使其早已超越了一部音乐剧本身,以至于以至于当时百老汇相关报道十篇有五篇都能跟 Hamilton 扯上关系。
“戏剧最棒的地方在于,它只是给你打开一扇门,由你自己来走完这段旅程 (What’s really exciting about theatre, is we only START a journey for you, and then YOU finish the journey) ”,一部剧中能传递的历史知识终究有限,但如果能激发每一位观众对于这段历史的兴趣,成为一柄钥匙,让观众自发的去学习了解历史的点点滴滴,才是一部优秀的剧理应具备有的特性。
历史上 Alexander Hamilton 的人生本就十分戏剧化,在美国版的春秋史笔下,每一个历史人物就是一道别具风格的食材,在细节中细细糅合入作者的历史观念,调理每一位历史角色的结构关系,才能烘培出浓厚的历史厚重感,也不乏人的温度。
正是因为有对历史细细烘培,它才如此的深入人心,你能感觉到Burr中Burr的困顿,你仿佛能品味到每一位历史人物在每一时刻的心情,正如一道餐前小吃,让你胃口大开,去品尝历史的群像剧这道正菜。
从开场的”How does a...... ”,到主角汉密尔顿的台词”enter me”,再到华盛顿的”Who die, who live, who tell our story”,在品尝小菜时,观众变成了历史的眼睛,跨过了第四面墙,聆听着历史的rap,惊艳与舞台美术时,不知不觉,我们仿佛融入了当年,融入了历史。
随着音乐剧融入到历史,同历史人物共处,你是否明白?你本身就是当代历史人物,本就是历史的锻造者,我们是现在汉密尔顿的观众,是汉密尔顿中历史的眼睛,身后,后人们是否又是我们的观众,是我们的眼睛?
每一部音乐剧,都有其入坑曲目,代表个人喜好的同时,让更多人因为入坑曲开始接触音乐剧,对于汉密尔顿,很多人因为极强的舞台美术和极动听的音乐会推荐,但我愿以作为入坑曲推荐,其对历史烘培中的浓浓蕴味,是这部剧最为吸引人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