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下的“声之权利”:挑战与机遇
AI时代下的“声之权利”:挑战与机遇
2024年12月8日修改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人工智能(AI)的迅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变化,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其中,“声之权利”的保护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
随着生成 AI 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不良现象也逐渐浮出水面。例如,在网络上出现了大量利用生成 AI 技术,无断使用人气歌手和动漫角色声音的现象。这些视频中,孙悟空、哆啦 A 梦等知名角色的声音被用来演唱与原作无关的歌曲,甚至还有以“AI あいみょん”为名,使用人气歌手あいみょん的声音演唱其他艺术家歌曲的情况。这种“声之无断利用”的行为不仅侵犯了艺术家和声优的权利,也引发了他们的强烈不满和危机感。
日本俳优连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调查,发现从去年 12 月到今年 2 月,在 TikTok 等平台上,至少有 46 部动漫、游戏作品中 267 位声优的声音被无断利用制作成 AI 生成内容。他们发表声明,强调这种无断利用声优声音的行为是对“推し”权利的侵害,希望大家能够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声之权利”与 AI 的问题并非只在日本出现,在全球范围内也相继引发了关注。例如,好莱坞演员斯嘉丽·约翰逊就曾对 ChatGPT 服务中使用的与其声音相似的音声表示抗议,开发方虽表示并非有意模仿,但也采取了停止部分音声功能的措施。然而,关于“声之权利”在法律上的界定以及 AI 无断利用声音的行为在多大程度上会被认定为侵犯“声之权利”,目前仍存在诸多不明确之处。
面对这一问题,政府也在积极采取行动。日本政府在 6 月公布的新“酷日本战略”中,表明了对实演家肖像和声音的生成 AI 利用问题进行思考和整理的态度,并表示将根据需要进行审查和法律思考的整理。
与此同时,各大视频平台也在采取相应的措施。TikTok 从去年 9 月开始引入了生成 AI 内容明示的功能,认识到随着 AI 的进化,需要不断改进应对策略,以确保用户能够安全地使用 AI 生成的内容。YouTube 则在 6 月允许对模仿人类声音的 AI 生成内容进行删除请求,并在审查删除请求时考虑多个因素,如内容是否被修改或合成、是否向观众公开了这一情况以及是否能够确定人物身份等。不过,目前只有本人才能提出删除请求。
尽管 AI 的发展带来了一些问题,但也为新的娱乐形式带来了可能性。在东京品川区的一家卡拉 OK 店,人们可以体验到一种让自己的歌声变成专业歌手歌声的 AI 技术。通过与麦克风联动的电脑中预先学习了专业歌声的 AI,将演唱者的声音转换为乐谱,并按照学习到的专业歌手的演唱方式进行再现。目前,该技术已经获得了男子组合“Da-iCE”的正式许可,并进行了技术的实证实验。通过让“Da-iCE”的成员和工作人员确认 AI 再现的声音,使得技术能够更加接近本人的歌声。实际体验中,即使是对于高音部分难以驾驭的人,AI 也能够轻松再现,这让人们对 AI 在音乐领域的应用充满了期待。
不仅如此,声优们也在积极探索 AI 的应用。例如,梶裕贵利用音声生成 AI 推进了“そよぎフラクタル”项目,创建了一个以他的声音为基础的虚拟角色“梵そよぎ”,该角色能够进行对话和唱歌。为了让粉丝们能够更好地享受这一项目,梶裕贵还公布了二次创作的指南,只要粉丝们遵守规则,如标明版权和仅限非商业使用等,就可以使用他的 AI 声音进行创作,例如为自己制作的动画进行配音等。
为了防止音声数据被不当利用,今年 7 月,AI 业界和娱乐业界共同发起了一项新的举措——成立了认证音声数据的团体“AILAS”。该团体将对声优等个人和事务所整理的音声数据进行确认,并贴上用途可追踪的“登录认证”标签。同时,为了防止音声数据提供者不希望的利用情况发生,还将对可利用范围进行登记,如“旁白”、“福利目的”等。通过这种方式,音声数据的来源透明度和权利关系将得到保障,普通用户和开发者可以更加安心地使用数据,声优等也可以避免不希望的利用情况发生。该服务预计将于 2025 年开始,日本俳优连合对此表示赞同,许多声优也计划进行注册。
在 AI 急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更加谨慎地对待其在内容制作中的应用。我们不能仅仅因为觉得有趣就无视规则,而应该抑制这种“只要有趣就什么都可以”的意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到 AI 所创造的丰富内容,同时也能够保护好每个人的权利。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寻找一种让每个人都能够接受的、愉快的使用 AI 的方式,让 AI 成为我们生活中的有益工具,而不是带来麻烦和纠纷的源头。
总之,AI 时代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需要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权利的保护和对规则的遵守,以实现 AI 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