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时代,人工智能(AI)正在重塑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整个产业,重新定义着未来。生成型 AI 更是在各个领域开启了新的可能。例如,AI 画家“Obvious”创作的肖像画在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以 43.25 万美元成交,在艺术界引起了巨大反响;DeepMind 的 AI“AlphaFold”能够在短短几小时内预测蛋白质结构,极大地缩短了新药研发时间;金融科技企业利用 AI 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为客户带来全新体验;特斯拉的自动驾驶车辆能够实时分析路况,提高交通安全;在智慧城市中,AI 可以优化交通信号,有效管理能源消耗,提升城市生活质量。
然而,在这些创新的背后,存在着诸多伦理问题和法律挑战。去年年底,《纽约时报》对 OpenAI 和微软提起版权侵权诉讼,最近加拿大的两家知名日报也对 OpenAI 提起了类似诉讼,原因是 AI 模型未经授权使用受版权保护的文章进行学习。这要求我们为 AI 的数据使用设定新的标准,也凸显了在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发展之间寻找平衡的重要性。
此外,麦肯锡预测到 2030 年,全球将有 15%的工作岗位(约 4 亿人)因 AI 而面临自动化导致的失业风险,但世界经济论坛(WEF)在 2022 年的报告中指出,AI 和技术创新将在 2025 年创造 9700 万个新工作岗位。这表明 AI 具有带来机会和风险的两面性,它所带来的变化并非仅仅是承诺一个积极的未来。
AI 技术拥有革新我们未来的巨大潜力,但要使这种潜力得到积极发挥,伦理责任和社会共识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政府需要发挥核心作用。政府不能仅仅专注于技术创新,还应提前应对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采取平衡的方法。欧盟率先将 AI 系统根据风险水平分为四类,并引入严格的监管措施,以确保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相比之下,美国则以自主监管为核心,促进技术发展。而韩国最近才制定了 AI 基本法,追求伦理 AI 和安全性,但具体且可行的监管体系仍不完善。在需要政府发挥核心作用,引领技术发展与伦理使用之间的平衡时,韩国的准备状态仍显不足。
政府应积极应对 AI 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为此,政府应通过建立具体的绩效评估体系、支持均衡发展、引入灵活的监管措施,同时追求技术创新和解决伦理问题。然而,目前的政策仅提出了“产业培育”、“保障伦理使用”、“强化技术可靠性”等方向性内容,在实施和具体实效方面存在不足。为了弥补这些不足,迫切需要制定具体且实际的对策。
首先,应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伦理 AI 的开发。伦理 AI 的开发是确保公正性和可信度的关键任务,需要明确数据来源并公开决策过程。为此,应通过学术界、产业界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建立伦理 AI 研究中心,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指导方针。目前,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Naver、Kakao 等国内主要机构和企业已经认识到 AI 伦理的重要性,并各自做出了多种努力。然而,为了进一步扩大这些个体努力,并建立一个整合的方法,有必要设立一个独立的“AI 伦理委员会”。
其次,政府应扩大对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的支持。AI 技术为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提供了创新的机会,但目前支持这些企业有效引入 AI 技术的政策仍然不足。政府应通过财政支持和以实践为中心的教育项目,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引入 AI 技术。
最后,政府应加强战略支持,确保 AI 技术在国内乃至全球市场上具有竞争力。为此,政府应积极推动与海外有潜力的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支持制定符合各国需求的本地化战略。此外,为了向世界展示韩国 AI 技术的优势,政府应在国际展览和会议上宣传韩国的 AI 技术实力和创新案例。同时,政府还应积极参与全球 AI 标准制定和技术滥用防止的讨论,为确立在国际社会中值得信赖的 AI 技术领导地位做出贡献。通过这些作用,政府应支持韩国 AI 产业在全球舞台上实现可持续的增长和创新。
总之,为了开启 AI 技术的光明未来,政府的积极领导是必不可少的。在技术创新和伦理责任之间找到平衡,通过社会共识建立一个可信赖的 AI 生态系统,是政府应主导的任务。现在,我们已经超越了讨论 AI 可能性的阶段,是时候建立一个将其可能性与社会连接起来的体系了。与 AI 共同创造的未来,掌握在政府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