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保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还能正常行事,这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2023年11月16日创建
156
186
1
0
有一个朋友遇到职业选择难题,问我要不要去区块链(空气币性质,工资很高)
为什么我会跟他说,你要谨慎,去了可能就没法回到产品经理了?
为什么很多人说,做产品经理和做销售,很难同时做好,甚至有点人格分裂?
为什么抖音上,有些吐槽视频流量爆好,而严肃干货分享,往往都不尽如人意?
底层就是四个字,留悬念,一会讲。
今天分享的话题,是我本人长期思考话题里,最底层的一个。
昨天参加群响一次闭门会,一群人段位很高,甚至有一些可以称得上是KOL网红。
蛋解创业的蛋总,分享了他做抖音爆款的一条精髓:
世界上有两种表达,一种是理性的,逻辑的,客观的。还有一种是就是主观的,甚至偏见的观点。
他接着说:
你去看抖音,大量商业大号的套路都一样: 站一部分人,去踩另一部分人,甚至直接吐槽,diss,开骂。这种视频特别容易火。
站哪一部分呢?一般选人多的一方,因为流量高啊。
比如你在抖音,你就应该去喷腾讯百度,夸华为,字节,就有很好的流量,但你要反过来,就不行。
然后蛋总坦然分享: 大家都是成年人,心理都明镜似的。我知道在牛逼人面前,这是偏见,这观点挺傻逼,但就是有人爱听啊,没办法,因为我的生意就得赚这部分人的钱。
我们聊到最后,终于点到了题: 咪蒙真的相信那一套吗?罗辑思维早期为了反转的话题性,去讲盗版是好的,讲垄断是好的,真的自己相信吗?不好意思,这只是节目效果。
昨天的这段讨论很精彩,帮我串起了很长时间的碎片思考。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营销传播学出身的,能做出来名字特别牛逼的课,但真正懂的人,都觉得他们在割韭菜。
而有些做产品的人,往往因为客观严谨,会显得严肃又毫无趣味。
背后就是今天的关键词,主观客观。
做传播,做销售,做区块链空气币,最重要的素质是“让别人相信”。事情正不正确?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