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科幻文学的量子玫瑰—《球状闪电》简评

2024年5月11日修改
人们常常提及到刘慈欣的《球状闪电》之时,往往只会谈论说这是《三体》的前传,而忽略了这部作品其本身的份量
仅仅从个人的观点出发,让《球状闪电》能被称之为《三体》前传的原因并不仅仅只是因为这两本书是同一作者同一世界观下的产物
而是因为两者都是质量极高的作品,都是极致的科幻与浪漫的结合品,所以《球状闪电》才会被人们所称之为《三体》的前传
之前刘慈欣右肋下方剧痛,估计可能在百度上查了查,心想这肯定是得了肝癌,再加上过于内敛,他不仅没去医院,也不跟谁说,而是咬牙忍痛伏案写出了《球状闪电》,作为最后的遗作。
但小说写完了后,去医院检查了一下,才知道其实只是肋组织增生,是一个打两针抗生素就好了的小病
这就是《球状闪电》的创作背景,一个稍微有点黑色幽默的小故事
接下来的简评将会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不包含此书的具体情节,供那些马上或者即将要看的人推荐;但如果你没时间,或者对剧透无感,则你也当然可以去阅读第二部分
《球状闪电》一书,理性与感性完美融合的作品,或许,她不如《三体》中那样探讨宇宙间文明的宏观与普世,但却具有一种聚焦于本土的精细与亲切
高科技与现代战争的联系,强大外敌入侵时不得已进行的非对称军事抵抗与人民的不屈不饶,结局那凄美的惨胜,以及唯独属于科幻的量子玫瑰的浪漫,都是这部作品脱颖而出,为读者所称赞的
球状闪电中对于自然现象的科学想象十分大胆,浪漫的,我们应该明白,科幻作品中的科学一般以现实为基础,在合理的基础上只要能够自圆其说,那么就是称得上是及格的
在合格的基础之上,如果那科幻的设定本身就是浪漫的,易于使剧情冲突加剧或者发展的,那就是跟为优秀的,《球状闪电》的科学幻想自然也属于其一
当然,只有科学的幻想并不足以支撑一部作品成为科幻文学,只有以科学的幻想作为大的背景板,赋予人性的描写与情节的冲突,才能创造一部优秀的作品
《球状闪电》中各个人物内心的情感冲突,随着剧情发展的外部环境冲突每一个都具有丰富的能量,都足以震撼人心,叩问人性
剧情冲突也需要合理的安排,在读者阅读时或埋藏,或诱发,亦或者直接爆发,如果安排不合理,就算是优秀的冲突也需要人们对上电波才能品味,就如同《Re:创造主》一样,评价两极分化(虽然我很喜欢这部作品,但是不能否认看这部作品确实需要对得上电波)
如果想看看科幻作品,或者对《三体》的前传感点兴趣,这部作品还是很不错的选择
以下部分会包含书中的剧情,为防止不想看到剧情的人不小心瞄到,中间会有部分隔断
美妙人生的关键在于你能迷上什么东西。
恒星这东西,如果不是其确实存在,本来可以很容易证明它不可能存在的。
这就是科学研究,以前的每一步不管多荒唐,都是必不可少的。
有时候,人最不能容忍在别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异常往往是正常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如果你在阅读上述文本中对此书有了一些兴趣,想要更进一步地了解,那么欢迎您来到第二部分
书中有关于球状闪电的科学幻想十分耐人寻味,首先球状闪电是一个自然界产生的宏电子,这与常规理论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为主角为什么能率先突破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因为这美妙的幻想,引出来了球状闪电在观测状态下的叠加性,对毁伤目标的指定性,以及作为武器的易防御性
因为有观测效应,所以会有卫星侦查的伏笔,会有量子玫瑰的这一迷人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