茑屋书店的企划解
茑屋书店的企划解
🤖
企划是信息组合的产物,最好在信息量最大时制定计划。
与其在一年结束后思考明年想做什么,还不如在此时此刻思考明年该做什么,这样才能提升企划的品质。
将信息可视化,将看到的风景信息化。这样做出的企划将呈现得更为具体,因为有可靠的数据做支撑。做出好的企划,靠的不是能力,而是努力。若只是接收信息的话,信息还是信息,如何将接收到的信息升华为企划,才是企划的关键所在。
企划公司所做的企划,多是针对新业务。所谓新业务,就是通过新市场、新商品、新企划实现产业化。总而言之,不充分了解顾客、商品是不行的。
企划公司开会的理想状态,应是把拥有各种不同经验的人聚集在一起,让大家集思广益,共同探讨该如何做才会更好。为了尽可能多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发言人的讲话应越短越好。
📌
企划的本质是协调顾客价值、收益率、员工成长、社会贡献这四要素的关系。
企划必须满足的四个条件:
1.
具有顾客价值,企划方案能够获得顾客的支持
2.
具有让有钱的人想要购买的收益性,即能够畅销的企划
3.
该企划的实施有助于员工及企划人员的进步
4.
可以让社会变得更好
什么是企划:精巧的本质解
《茑屋经营哲学》一书中,茑屋书店创始人增田宗昭讲了这么一段很浅显又很深奥的道理:
“生意,是建立在各种利益关系之上的:与顾客因价格而建立,与供应商因交易条件而建立,与员工因工资而建立,与股东因分红而建立。
如果一味迎合这些相关者,低于成本价卖商品给顾客,给员工支付高于实际能力的工资,超出合理性的交易条件进货,超出承受能力的给股东分红,公司很快就会倒闭。
因此,只有企划出即使价格略高也想买的顾客价值,建立一个员工不考虑工资也渴望在此工作的公司,为取得供应商的信任,让其对未来事业的发展充满期待,以双方认可的供货条件进行交易,努力打造一个即使获得少量分红股东也愿意投资的具有未来价值的公司,公司才会赚钱,员工才能成长,客户才能实现共同发展。”
和横井军平「枯萎技术的水平思考」一样,增田宗昭没有在人人唱衰实体书店的时候,就缴械投降,而是深入的思考:究竟书店在卖什么东西;实体店和电商相比,究竟有什么不可替代的优势?
•
书店其实在卖的不是书,而是内容。这些内容延展开来是,对生活方式的提案。与其说来到一家书店,不如当做参观了一个生活提案的展览。
•
实体店是打造品牌的有力工具(如卖手机的苹果和卖纱巾的爱马仕,都依靠是实体店建立品牌),但除此之外应该从提供商品转变为提供可以感知的服务 —— 如从提供书籍售卖,变成提供阅读空间服务,甚至是美好生活服务指南,让用户不得不亲临现场来体验
以上两者想清楚之后,茑屋书店的基石就有了。这种思考方式在《读库》老六和梁文道对谈的时候也提到过:究竟什么书值得买实体?从目前读库的回答中,能看到画册/摄影集这种内容是电子书取代不了的。
增田宗昭反复在书中问的一个问题是:今日的零售更多是从卖家视角来看,比如书籍的分类方式、电器的分类方式等,而真正的买家视角是什么?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思维框架,可以用来思考目前自己的业务中,真正的「买家」视角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