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各大AI产品功能横向对比及使用建议(1/3):文本生成篇

2024年8月29日修改
作者:Yugiwong | 崇生的黑板报
这是产品经理崇生的第 17 篇作品,全文约 1800 字,阅读预计 5 分钟。
【写在前面】
22年OpenAI发布了ChatGPT3.5,标志着以AI大模型为主体的人工智能时代到来。自此之后,国内各个传统大厂、AI独角兽纷纷下场,各类AI大模型及其对应的产品纷纷如雨后春笋般问世。在带来行业繁荣的同时,也为普通用户带来了不少选择的困惑。究竟国内各大AI产品有什么差异?我们应该如何选择?
要对比各大AI产品,我们可以粗略分为内、外两层,内在是其内核的大模型智能程度,外在是各团队研发的产品功能。对于大模型,市面上已有不少报告进行测评。但对于外在产品功能的梳理对比,似尚未有过多关注。有感于此,我计划从对“文本生成”、“图片生成 & 图片处理” 、“智能体” 三个当下AI最为热门的领域入手,梳理目前国内各大AI产品功能的横向对比。
当然,我的主要关注点是“有无”,而非“优劣”,即我主要着眼在某一项功能在各大AI产品上是“有”还是“没有”,而不会具体比对该功能的具体表现“好”还是“不好”,因此也不会涉及到功能的具体评分。我的目标是通过对国内各大AI产品功能横向对比,为不同使用场景、使用诉求的人群提供产品选择上的建议。
横向对比采集时间:2024年8月(目前设想可能每3个月更新对比一轮,并视情况是否更新使用建议)。如果有朋友们感兴趣但我没有涵盖的AI产品,或者对于本文的任何批评建议,欢迎在评论区里留言。
本篇是这个系列的第一篇—— “文本生成”领域
【对比产品及项目】
“文本生成”是当前AI最主流的应用方式,具体是指使用者通过自然语言发送Prompt(指令、提示词)给AI,AI通过理解意图并以对话的形式回答其生成的结果。
关于“文本生成”领域的产品对比,入围标准是:
要有自家独立的AI大模型,意味着市面上那些包壳类的AI产品不在此列(比如通过封装OpenAI的API来提供服务的产品)。
要求是独立提供服务的产品,意味着打包在某款产品之内的AI功能不在此列(比如飞书的“智能伙伴”)。
要求有面向普通用户的产品,意味着纯面向开发者的模型不在此列(比如华为的“盘古大模型”)。
要求文本生成能力相对综合多样,意味着提供单一功能的AI产品不在此列(比如MotionGO这类仅提供生成PPT能力的产品)。
基于以上标准,在“文本生成”领域的入围产品有:
附件不支持打印

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