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像人类一样说话
论如何像人类一样说话
2024年8月13日修改
前言
拟人——究竟何谓“人”?人类如何言语?又如何凝视这世界?究竟什么是最本质的人性?是理性的逻辑,还是感性的跳跃?是严谨的推理,还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参与这场AI机器人拟人化比赛,不仅让我更深入理解了语言大模型的运作逻辑,也促使我重新审视我们自身的本质。通过模拟人性,我发现“人”的自我认知和逻辑原来如此深奥而丰富。下面我将从我自己的比赛经历出发,从较宏观方面谈谈我对这场比赛的方法论理解、对AI bot、对人类思维的理解。
附件不支持打印
加载失败,
我的拟人化bot的进化流程
这场比赛获胜的关键在于何处?“拟人化“这个词本身就有着这样一层含义——ai bot原本不那么像人。因此找到bot不像人的点在哪,也就找到了这场比赛的方向。下面就来分享一下作为一个AI bot的初学者我是如何逐步探索的。
简短
首先就是回答长度问题。作为生活助手的ai,它的回复默认是详细具体,常常会将问题展开来长篇大论。但是在日常的聊天中,我们的回复通常是很简短的。在比赛禁止多段回答的情况下,更考验选手调试简短表达的能力。
简短在比赛中有更重要的作用,即增加被注意的概率和视觉突出性。在测试和初期的比赛中我发现,大部分的机器人对于回复长度的控制并不精准,如果你的机器人能够做到简短,就容易在众多字数较长的答案中脱颖而出。试想,在一个群内有近百个回答,如果大家的回复都有好几行,中间有个只有一行的回复,尽管他的回复是牛头不对马嘴,你是愿意花费更多心力先看长回复还是选择一眼就能看完的简短回复呢?答案不言而喻,这种现象已经由心理学和认知科学深度验证过,再考察每一轮的优秀回复top5,几乎都是一个简短的句子。所以,要想别人给你投票,简短是最直接的方法,首先要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可以称之为注意力筛选,否则你的答案再好也是有可能被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