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鸣×钱颖一:超越惯性思维,做别人认为不可行的事
张一鸣×钱颖一:超越惯性思维,做别人认为不可行的事
本文讨论了2018年3月20日钱颖一与张一鸣的对谈内容,涉及张一鸣求学创业经历、企业发展思路、对创业的看法以及不同时代互联网企业对比等。关键要点包括:
1.
丰富的求学经历:张一鸣最初报考生物专业,后转至软件工程专业,期间还选修工商管理,广泛阅读传记等书籍,这些经历对其职业规划产生重要影响。
2.
创业理念与实践:创业要找准市场机会,领先半步看到蓝海;以用户为中心,重视人才;社交领域创业让其更好观察用户,99房创业是今日头条的演练。
3.
移动互联网浪潮的洞察:2007年苹果发布iPhone让其感受到移动互联网的颠覆性,2011年判断信息传播介质将从纸媒转向手机,主动选择做平台型产品。
4.
兴趣与志向的重要性:创业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用不同视角看待世界,创造新的增量,有兴趣才能跨越行业和舆论影响。
5.
数学与语文的作用:数学和语文都是描述事物的重要工具,数学对描述广告系统等方面很重要,语文在描述事物时也不可或缺。
6.
企业发展方向:2018年今日头条希望完善公司管理、文化和系统,走向全球化,承担更多企业社会责任。
7.
互联网企业的变迁:“TMD”崛起,与“BAT”相比,新一代企业家创业环境更好,更早尝试全球化,更敢于开拓新业务 。
推荐序
本篇对谈发生于 2018 年 3 月 20 日,全文 2W 字,从求学和创业历程、平台企业的价值塑造聊到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全球化、时代的变化,从“BAT”到“TMD”,以及张一鸣的个人成长感悟,非常值得找个时间细读。
以下是部分精华摘要:
1、创业要找准市场机会,领先半步看到蓝海。
2、抓住用户体验,以用户为中心,给用户创造价值,重视人才。
3、新一代的企业家更早尝试全球化,不仅我们尝试全球化,美团、滴滴也尝试全球化,因为我们起步并没有落后国外,几乎是同时的。
4、通过市场手段、营销手段用户红利消失之后,要突破有几个方向:
1)第一种突破:深度,场景变深,为同样的用户提供更深、更强价值链的服务,场景变丰富,价值链变深。
2)第二种突破:宽度,要么走全球化,要么开辟新的维度,比如摩拜或者 ofo,给自行车装上芯片,把物联网连进来,你可以认为它是延伸了,现在又有工业互联网 IOT,这些都不在传统的消费互联网或者企业互联网领域,它们都延伸了。
3)第三种突破:更有难度的是 B 端业务,to C 端的产品用的数据库、云计算还是芯片、支付系统,其实是 ICT 产业的更底层,如果 C 端做完可以往上游进入 B 端基础设施,如果能做成,是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提高。
全文内容
钱颖一 :今天晚上我们一起和清华学子做一个交流沟通,从你求学创业的经历开始谈。你是 1983 年出生,2001 年考入南开大学。你最初报考了生物专业,入校时被调剂到微电子专业(即电子工程),后来自己转专业到软件工程(即计算机)。和大家分享一下, 当初你报考选择志愿、被调剂和转系是出于什么原因?
张一鸣 :为什么报考生物系?当时都说生物是 21 世纪的领头羊,所以非常热。我自己也感兴趣,高中的时候参加生物竞赛,看了一本北大老师写的《普通生物学》,对我影响很大。生物从细胞到生态,物种丰富多样,但背后的规律却非常简洁优雅,这对于你设计系统或者看待企业经济系统,都会有很多可类比的地方。
至于被调剂的微电子专业,我自己也对微电子非常感兴趣。但是学了一段时间之后,我觉得实验的机会太少,或者说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转化到实践层面比较难。正好我们大一、大二也学计算机,所以大二下学期我就转到了软件工程。学计算机有一个好处,只要有电脑、能上网,就可以自己获取学习的资源,你有想法的话就可以直接做出来,哪怕是一个在校生,也可以发布产品给广大用户,这点最终吸引我转向了计算机。(丰富的专业背景)对我来说也是很有收获的,创业的话各个东西都看,我中间还选修了工商管理。
钱颖一 :从刚才简短的介绍当中发现,你的兴趣非常广泛,电子、生物、计算机还有工商管理,你觉得四年经历中有哪些是对你后来影响最大的?
张一鸣 :我们学校在天津,不像在北京,可参加的课外活动不是太多。所以我有很多时间看各种“乱七八糟”的书。我在大一、大二的时候除了上课之外看了很多各种各样的书,传记占很大一部分。 阅读最主要的是对你的兴趣、审美有塑造 。 看了传记之后,我自己在后来的择业,对我的职业规划更有耐心 。你看到很多很伟大的人,年轻时的生活也是差不多的,也由点滴的事情构成,大家都是平凡人。 你要有耐心,持续在一个领域深入,会取得对应的成绩。我一直觉得世界上的书,如果只能选择看少数书的话,两类书值得看,第一类是传记,第二类是教科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