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源
关于信息源
2023年5月20日创建
3587
4145
22
3
1 信息源方法论
1.
精化关注数,避免泛流量化信息对自身注意力资源的消耗。打造高质量的信息圈,信息节点的人比信息源更重要,一定要陷入优质信息的包围之中。保持自己关注的优质KOL的数量,控制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超过范围,每多关注一个,思考他能提供什么特殊的,替代之前你的关注里的某一个KOL,就取关一个(如果某个博主不更新了,那也就别专门去取关人家了)
a.
真正用到的信息是极少的。
2.
寻找筛选优质的信息源的方法,不要看单篇质量,而是要看长期的优质浓度。保持独立思考,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有信誉成本的信号,对你才有意义。 持续抓住它们,新世界大门才会打开。」
3.
有想法,没执行等于0。实践大于信息,信息输入要小于实践,除非实践的内容本身就是收集信息。
a.
看信息、看资讯的时间如果大于你自己做事、动手的时间,会很容易对自己产生空虚感,因为长期下来,只要有悟性、有觉知的人就会发现,自己陷入到了一个车轮循环之中。如果你阅读了非常大量权威的人士写的东西,你会被浓浓的信息碎片统治,觉得自己是高认知的人,其实依旧没任何改变,还是隐形穷人。
b.
只是通过阅读、通过记录、通过陪跑,让自己好像变得更有归属感了,更有秩序了。但是并没有通过社会真实的互动,去思考分析本质的规律,只是他人的规律让你觉得有所道理。
c.
而自己如果对外界没有任何输出、也没有外界的反馈,可能一切就是自我理想的陶醉。打破自己的世界,走出去迎接风霜雨雪,才知道哪些地方是自己不对,哪些地方是世界有问题。
4.
不要害怕错过什么重要的信息,一天不看不会发生什么,重要的信息终究会出现在你的眼前。开放信息源流入,想刷什么就刷什么。
5.
一条信息有没有价值,取决于你脑子里有没有内容和它关联。放弃捕捉所有信息,只关注和自己产生关联的信息。
6.
认真对待你的关注列表,它影响你的情绪、认知,甚至世界观的一部分;它是一种重要的「选择」。
7.
追随自己的好奇心。
8.
好的会带来好的。 你喜欢的并且认为好的作者,通常来说判断力更强,让他们作为我们的过滤器。如果他推荐了一本书,并且反复阅读了三遍。那么这本书大概率值得一读。
9.
「学生要允许自己从老师那里毕业」。 如果你在老师那里不再感受到进步,那就去寻找下一个老师,不断更新升级自己的信息源,永远相信有更加美好的事物在等待我们发现。
10.
关注异常值。 找到你喜欢的文章当中特别小众,同时质量又很高的那几篇,看看还有哪些人喜欢它。找到这群人,看看他们还喜欢什么,我会看看翻译过 Paul Graham 文章的人还推荐过哪些文章,这样做通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