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4 孙正义后悔英伟达股份抛售错失 1500 亿美元
- 🌟 技术突破
- 💡 OpenAI CTO 宣布 GPT-5 将于 2025 年底至 2026 年初发布
- 💡 Meta 升级 Ray-Ban Meta 眼镜:视频录制时长增至 3 分钟
- 💡 高通发布骁龙 X Elite 平台 AI 模型,助力智能应用开发
- 💫 企业动态
- 💡 孙正义后悔英伟达股份抛售错失 1500 亿美元
- 💡 月之暗面科技推出 Ohai 和 Noisee 两款海外 AI 产品
- 💡 苹果在中国引入 Apple Intelligence 面临挑战,和百度谈崩了?
- 💡 苹果 AI 功能在欧洲发布因法规受阻
- ✨ 行业观点
- 💡 王小川论 AI 医疗赛道的潜力与挑战,「加时间」才是 AI 应用的好赛道
- 💡 没有授权也没关系,AI 公司无视网络标准抓取新闻出版商内容
- 💡 山姆·奥特曼:OpenAI 崛起背后的权力与影响力
6.24 孙正义后悔英伟达股份抛售错失 1500 亿美元
6.24 孙正义后悔英伟达股份抛售错失 1500 亿美元
2024年6月24日创建
🌟 技术突破
💡 OpenAI CTO 宣布 GPT-5 将于 2025 年底至 2026 年初发布
OpenAI 的首席技术官 Mira Murati 透露,新一代人工智能模型 GPT-5 预计将在 2025 年底或 2026 年初推出,性能将显著提升,达到博士级智能水平。GPT-5 代号“Gobi”和“Arrakis”,拥有 52 万亿参数,远超上一代 GPT-4 的 2 万亿参数。Murati 比喻 GPT-5 的进步是从高中到大学水平的飞跃。尽管发布时间较市场预期晚,但这一调整显示了 OpenAI 对产品质量的重视。微软 CTO Kevin Scott 认为 GPT-5 的推理和解决问题能力将有重大进步,预示着 AI 领域的准入门槛降低,更广泛的受众将能够使用这些强大的 AI 工具。
💡 Meta 升级 Ray-Ban Meta 眼镜:视频录制时长增至 3 分钟
6 月 23 日的报道指出,Meta 公司对其 Ray-Ban Meta 智能眼镜进行了版本 6.0 的软件升级,其中一项关键改进是扩展了视频录制的持续时间。尽管 Ray-Ban Meta 的内置摄像头是其一大卖点,但其功能限制曾引发不少吐槽,比如仅支持竖屏视频录制以及每次录制时间限制为一分钟。这次更新就解决了这一痛点,将录制时长延长至 3 分钟,是之前限制的三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项更新似乎在不同用户之间分阶段推出,一些用户即使升级到 6.0 版本,也尚未体验到这一新功能。
💡 高通发布骁龙 X Elite 平台 AI 模型,助力智能应用开发
高通在 Computex 大会上推出骁龙 X Elite 平台,强调其 AI 能力。公司为 45 TOPS 的 Hexagon NPU 开发了优化的 AI 模型,并通过 AI Hub 提供预训练模型,以加速智能应用开发。开发者可利用 AI Hub 的模型和工具,在视觉、音频和语音等领域部署 AI 应用。高通期望通过 AI 模型的优化,提升骁龙 X Elite 平台的市场竞争力,并与 AMD 和英特尔等竞争对手保持优势。
💫 企业动态
💡 孙正义后悔英伟达股份抛售错失 1500 亿美元
软银集团创始人孙正义在东京年度股东大会上表达了对提前清空英伟达股份的遗憾,认为这是一个错失 1500 亿美元收益的错误决策。2019 年,软银愿景基金以 33 亿美元出售了所持英伟达股份,而如今这些股份的价值已飙升至 1600 亿美元。孙正义还透露曾计划收购英伟达并私有化,但交易未果。尽管如此,他对 ARM 的未来充满信心,并希望实现超级人工智能,以应对人类面临的挑战。
💡 月之暗面科技推出 Ohai 和 Noisee 两款海外 AI 产品
月之暗面科技有限公司(Moonshot AI)近期在海外市场推出了两款创新应用:Ohai,一款角色扮演应用,允许用户与虚拟角色进行文字和语音对话;以及 Noisee,一个 AI 音乐生成工具,用户上传音乐后可生成短视频。尽管公司对外表示暂无海外产品计划,但这两款实验性产品已在内部开发中。在 AI 应用创新压力下,国内大模型公司正探索更多 To C 应用方向,同时面临模型能力提升和市场格局变化的挑战。
💡 苹果在中国引入 Apple Intelligence 面临挑战,和百度谈崩了?
苹果计划将基于 AI 的 Apple Intelligence 技术引入中国市场,但在本土化过程中遇到法规和数据存储要求的挑战。苹果正与百度和阿里巴巴等本土企业接洽合作,以解决 AI 产品限制问题。尽管有传言称与百度的合作已达成,但双方仍在协商中。苹果希望在 iPhone 16 发布前获得必要审批,将部分 Apple Intelligence 功能带入中国市场,以应对本土品牌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