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快速插入内容

《令狐葱谈项目管理》-量产产品维护项目如何做?

2023年9月8日创建
672
771
7
2
高度概括的版本,用最精炼的文字,图表来阐述IPD,旨在使读者更加容易清晰的了解IPD的全貌以及各个IPD概念之间的关系和联系:IPD (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集成产品开发-干货版
一键链接更多项目管理相关文章合集:《令狐葱谈项目管理》文章合集-持续更新
一键链接更多IPD相关文章合集:《令狐葱谈IPD系列》文章合集-持续更新
更多关于IPD/项目管理/新产品开发/功能安全等领域相关内容,可移步关注微信公众号“令狐葱”,期待与您相遇。
写在前面
🚫
新产品,新技术是每一家公司的未来,所有在问题解决上的资源投入,最终的目标不是问题被多好的解决,而是让越来越少的问题产生。如果将目光和资源尽数投入产品维护和问题解决,势必会延误新产品的开发,本末倒置。
在前序多篇文章都提到过涉及产品开发,制造,交付类的企业,研发项目一般按照类型可以分为”新产品开发项目“,”量产产品维护项目“以及其他,不同项目类型在项目范围,目标等都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就要求针对不同类型的项目,在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上也要做到区分。本文主要要讨论的是——关于量产产品的维护改进项目如何进行管理,要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此处我们先约定一个共识:量产产品维护和改进是多方面的,可以是产品功能完善迭代,产品质量改进,持续的降本等等。本文将范围缩小到”围绕质量问题解决以及产品质量改进的产品维护项目“。所以本篇文章需要解决的问题即为:量产产品质量问题如何解决、质量改进如何做?
本文将结合几年来从事产品改进项目管理工作的浅显理解,以及对现任职公司对量产产品质量问题处理的方法,二者加以对比的前提下,斗胆给出一点个人的看法,尝试给出一套通用的量产产品质量改进项目的工作流和方法论(适用于相对复杂的机电/软件结合的工业设备类产品,单款产品统计周期内数量至少达到”百“数量级,以确保数据统计存在一定意义)
近年来,随着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和充分竞争,”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进入了很多公司的视野,客户的满意度很大程度上与产品的质量息息相关,因此众多公司都会花很大资源和精力投入到客户服务和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上。但是往往缺乏底层的方法论做支撑,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以至于投入资源很多,过程却很乱,效果自然也往往不尽如人意。
1.
产品维护类项目的管理理念(运营思维)
结论先行:产品维护类项目的管理理念是运营思维,而非典型意义下的项目管理理念和方法论。
这句话咋听起来会有点让人不知所云,既然是项目,为什么不能用项目思维来指导工作?如果读过”《令狐葱谈项目管理》-面向初级项目管理者的培训干货“可能还记得,最先需要了解的就是什么是”项目“,项目的定义是:为了创造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进行的临时性工作,具有确定的起点和终点,被限定在特定的范围、资源和时间内,以达到特定的目标。
项目的定义:什么是项目?
项目的关键特征:独特性,临时性,限制性,目标性。
典型项目的特征
如果我们用项目的定义和特征来审视”产品维护类项目“,就会很容易发现这类项目是不完全符合项目定义,并且特征也并不适用甚至完全相反。
a.
产品维护类项目往往是长期存续的,会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持续对产品进行维护和改进(不具有明显的临时性);
b.
产品维护类项目的范围往往也很难在项目一开始就明确下来,尽管也会有计划并主动的对产品进行优化迭代,但更多场景是被动的去解决产品出现的质量问题,从而实现对产品的质量提升(独特性和目标性也似乎不太适用);
c.
产品维护类项目一般需要将产品的质量水平定义成一个具体可量化的指标,这个指标就可以衡量和表征对应产品质量水平,因此此类项目的目标的设定一般就是这个质量指标的目标值,实现的手段就是通过不同的优化措施来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
综上可知,产品维护类项目尽管也是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组织和开展工作,但是无论范围,目标还是项目活动,背后的管理理念更应该是”运营思维“:对所关心的某种产品特质通过量化的手段进行指标定义,再通过一系列的项目活动,对这个指标进行干预,使得指标向预定的目标值靠近,从而达到实现这种关心的产品特质的提高或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