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快速插入内容

第15期(03/18)

2024年3月17日修改
关于双周刊X普通人的数字权利指北
普通人的数字权利指北,是中国首个关注数字治理和权利的社会企业「开放数据中国」自2020年起推出的品牌。其旨在帮助普通人群体更好理解和主张自身的数字权利,所覆盖的主题包括但不限于个人数据防护、个人数据自治、算法透明化等。
我们从2023年8月启动了双周刊项目,定期为大家选编值得普通人关注的数字权利相关的最新政策和议题动态。欢迎大家在微信公众号关注「开放数据中国」公号,也可通过添加odchina-editor小助手加入我们的群(请备注“需入群普通人”)
本期速览:
AI治理:
两会热议AI治理,代表们都有哪些新提案?
学者建议版《中国人工智能法》首发,有哪些看点?
AI骗术成315重点议题,赶快补补课吧!
新兴数字权利:
离线权提案已立案,差落地还有多远?
个人数据保护
上海停车缴费「纯净码」面世,快来看看有没有熟悉的停车场?
生活中还有哪些典型违规采集个人数据的场景?来看看这些典型案例
让个人数据归个人掌控,万维网之父的Solid项目近况如何?
本期内容
AI治理
2024年全国两会,要问哪个话题最热,那肯定离不开「AI」。政府报告中首次提出「人工智能+」,王毅部长从外事角度更是强调「中国与各国开展人工智能合作持积极开放态度」,这都彰显了中国发展AI的决心和对外合作的态度。而两会代表们也聚焦AI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提案,澎湃新闻就汇总了30名代表的提案,其中有关「AI安全」的议题下,代表们纷纷建议应当加强法制建设,尽快推动AI法律的出台,特别针对生成式AI要确保「生成即安全」,以及在算法侵权诉讼中建议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并探索民事公益诉讼机制。
💡
中国怎么发展AI?一图知晓两会中的声音
说到「AI安全」,和老百姓最为相关的就是「AI骗局」所带来的切实经济损失了。2024年,AI骗局成为了315的焦点之一,澎湃新闻最新设立的AI专栏「对齐Lab」就刊文对AI骗术做了汇总总结。在这篇题为《偷你的声音,偷你的脸,AI新型诈骗怎么防?》的文章中,澎湃新闻针对「AI换脸」、「AI合成声音」等诸多手段给出了「用魔法打败魔法」的思路,通过掌握「光源不自然」、「画面锯齿」、「文字不协调」等辨识技巧和使用AI工具如「Deepware」都可能去辨识出AI生成的内容,从而识破骗局。
💡
偷你的声音,偷你的脸,AI新型诈骗怎么防?
而针对AI的发展和安全的平衡问题,近期就有专家学者联合起草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工智能法(学者建议稿)》。该建议稿由中国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中国信通院等七家学术智库机构联合编写,共分为九章九十六条,主要内容包括一般原则、发展与促进、权益保护、安全义务、监督管理、特殊应用场景、国际合作、法律责任等,涵盖未来人工智能治理的主要问题。关于该建议稿的全文和解读,还请读者移步传送门,泡杯茶细读之:
💡
重磅首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工智能法(学者建议稿)》
💡
AI善治论坛在京召开发布《人工智能法(学者建议稿)》
新兴权利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办公厅主任吕国泉首提「将离线休息权入法」,而这一提案近期已正式得到立案。针对此提案如何落地,吕国泉在答记者问时表示「需要工会组织等从维护职工权益角度去介入,依照法律法规进行监督,既有组织的优势、法规的优势,这样也可以避免了劳动者的后顾之忧」。或许,这是工会组织以及劳动权益类NGO可以共同努力的新方向,你怎么看呢?
💡
“离线休息权入法”提案已立案,吕国泉委员回应实操性
个人数据保护
个人数据保护也是今年315聚焦的议题之一。如果有关注我们早期双周刊的朋友应该会记得,上海在2023年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针对充电宝租借、停车场缴费、餐厅点单等场景进行了商业体整顿,要求移除所有强制性或诱导性关注、注册会员等行为,并遵循「最小必要」原则采集个人数据。而最近上海发布就公告了上海停车场的整治成果,推出了覆盖462个停车场的「纯净码」,即不收集任何个人信息的停车缴费码,实现了主要商场停车场景下个人信息保护的全覆盖。
💡
上海462家商场停车场全面推出停车缴费“纯净码”,有你熟悉的吗?
而公众号「合规社」也借315之际,为消费者和商家整理汇总了个人数据保护合规的案例和贴心建议。其中针对消费者,提出了7点建议:
隐私政策未明示,不提供信息
非必要个人信息,不填写
小心处理「一键登录」请求
审慎管理应用权限
拒绝无关第三方应用的信息共享请求
慎重处理抽奖、优惠活动的信息提供
警惕过度的会员注册和关注请求